本文目录
- 攀岩要那些工具及其用法
- 攀岩运动损伤的自救办法(2)
- 户外攀岩活动的技巧以及装备(2)
一、攀岩要那些工具及其用法
攀岩谓之“非人工”攀登运动。所谓"非人工",指攀岩运动不借助打入岩石的螺栓、绳梯、缆绳登“人工”攀援工具,仅以自己的手足进行攀登常见的攀登方法有:TOPROPE主要用作练习。两人一组进行。首先沿另外的通道登上顶端,拴上绳索后下来,绳索的一头系于攀登者腰间的安全带,另一端执于保护人手中。如此,绳索从上方保护攀登者,安全感强,不必顾虑坠落,适合初学者。LEAD也是两人一组。保护人根据攀登者的进度徐徐放松安全绳索,万一失手下坠,腰间的保护器阻止绳索,有效地保护攀登者。攀登者则边攀登边将绳索系于攀岩墙上的螺栓等保护装置,以防万一。一旦不慎跌落,惟有依靠自己的力量“东山再起”。BOULDERING BOULDERING即“徒手攀登巨岩”之意,如今一般指允许飞身跃落的所有攀岩运动。攀岩鞋以外无需任何其它装备,可谓最原始,最自然的攀登。岩石高度通常在四米以下,超过四米的岩石,采用TOPROPE的方式,安全绳索从上方挂下为佳。下铺落地用的衬垫。攀岩的基本装备攀岩的一应装备,无不为了保障安全。因此,练习攀岩前,必须熟悉和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登山栓和八字环:登山栓和八字环用于下降时起安全保护作用。安全带:攀岩专用安全带由腰带和系于两侧大腿根的腿带组成。若购买,必须换上实际攀岩时着用的衣服后试佩,以确定尺寸。串绳用钢圈:套于岩壁上的保护螺栓。有单只和串于一起的双只两种形式。滑石粉袋:系于腰间的小袋,内装止滑用滑石粉。攀登距离短时,无需携带袋子,双手沾上滑石粉攀登即可。绳索:攀岩用绳索一般粗十毫米、长四十五至五十五米。绳索结法五花八门。攀岩鞋:攀岩鞋的鞋底为光滑的橡胶底,无刻纹,意在尽量增加鞋底与岩壁的接触面积。攀岩鞋结带式、拖鞋式等多种款式。攀岩背包:可井井有条的装入包括绳索在内的所有攀岩用具。攀岩用安全垫:有效吸收着地时的冲击,万一不慎跌落时可起保护作用。附属的套袋可装入对折的安全垫,并可容纳其它攀岩装备。及时采纳谢谢合作
二、攀岩运动损伤的自救办法(2)
急救办法:
①一般可直接在患部摸到具压痛性的结节,且多位于「掌骨及指骨间关节」。严重的话,「近端指骨关节」亦会发生伸展或弯曲受限的情形。
②初期可以夹板固定「掌骨及指骨间关节」使其呈伸展姿势(约两周)、施用短期非类固醇消炎剂或局部注射类固醇。
③因反复注射类固醇可能导致屈肌肌腱断裂或伤及手指的感觉神经,故病情若在一个月内或注射两次类固醇后仍未好转,则应考虑开刀将粘连的腱鞘剥离或切除。
攀岩中常见的运动伤害:肩部伤害
一般所谓的肩关节,是介于肱骨与肩胛骨之盂唇所形成的关节,而锁骨则横于其上,与肩峰形成肩锁关节。盂肱关节是一种球窝关节,肱骨像球状被包在浅浅的盂唇窝中,以主动性的盂唇、关节囊韧带及被动性的三角肌、「旋转带」来提供稳定。
受伤原因:
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关节、肌腱、韧带与滑囊间的经常性的磨擦与碰撞,将引起诸如:旋转带撕裂、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肌腱炎、棘上肌肌腱炎等肩部伤害,称之为「夹击症候群」。夹击症候群的患者一般会有肩部前方和外侧疼痛、肩部运动范围变小(特别是手臂无法高举过头)、手臂肌肉无力等症状。夹击症候群常见之病况包含以下三种:
1、旋转带腱炎
旋转带是由肩胛下肌、棘上肌、棘下肌、小圆肌所组成,这些肌肉包围覆盖住肱骨,在肩关节稳定与手臂移动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旋转带紧邻由肩峰及啄突所构成的`弓形突起组织,经常性的摩擦将造成旋转带破裂,其中尤以棘上肌肌腱的伤害最常见。
2、滑囊炎
旋转带与「肩峰-啄突」间尚有另一组织,称为滑囊,其功能在于减少上述两者间的摩擦碰撞。经常性的撞击将使滑囊发炎,其中尤以肩峰下滑囊炎最常见。
3、肱二头肌肌腱炎
旋转带之破裂、肿胀及发炎将造成肌腱供血异常,进而加速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之磨损,甚至断裂。
急救办法:
①治疗初期的目的为降低疼痛及肿胀,并调整训练方式以使患部休息。
②采肌力强化运动(如:下斜方肌、前锯肌之训练)及肩关节伸展牵张运动等物理治疗。
③必要时亦可施用短期非类固醇消炎剂或局部注射类固醇。
攀岩中常见的运动伤害:肘部伤害
攀岩者最常见的肘部伤害是所谓的「上髁炎」。上髁炎依肇因及受伤点不同,可分为「肱骨内上髁炎」(即俗称的高尔夫球肘)及「肱骨外上髁炎」(即俗称的网球肘)。
受伤原因:
肱骨内侧上髁是屈指浅肌及侧腕屈肌的起端,而肱骨外侧上髁则是伸指肌及侧腕伸肌的起端,以攀岩着重屈肌力量的特性而言,罹痪内上髁炎的机率因而较高。
上髁炎是指前臂屈(伸)肌的牵拉,而引起附在肱骨内(外)上髁起点处的撕裂、发炎、肿胀等病状,其症状包含:肱骨内(外)上髁中心之压痛、屈(伸)指肌及屈(伸)腕肌之广泛压痛等。
急救办法:
①患者因让患部肌肉适当休息、施以局部热敷或超音波等物理治疗及进行患部肌肉之拉筋与肌力训练。
②倘若疼痛复发,则可考虑施行筋膜切开手术。
三、户外攀岩活动的技巧以及装备(2)
户外攀岩活动的技巧以及装备
先锋攀登或传统攀登的路线中使用快挂作为临时保护点,此时主绳的扣入方式和快挂开口方向非常重要。要求主绳从快挂与岩壁之间穿入,从外侧穿出,也就是说攀登者这一端的绳头在外侧;若路线存在横向走向,快挂扣入端的铁锁门要朝向路线走向的反方向,比如路线是从左至右,铁锁开口须朝左。这样可防止脱落时绳子压开铁锁门。
岩石塞
岩石塞:规格、形状不一的金属制品,可放入岩缝、石洞、石桥等地形中并固定住,成为保护点。
以放置岩塞作为保护点需要丰富的器械经验,操作者必须非常谨慎,确保岩塞在可能出现的受力方向上不会移动或脱出。不带机械部件的岩石塞主要利用自身的各向不对称性和岩缝内部的形状变化,固定在岩缝狭窄处。
机械塞的形状大小可以调控,以收缩状态进入岩缝,弹开后即可卡住,操作便利,适用范围广,是攀登传统路线的上佳选择。
熟悉各类岩塞的直径和适用范围将大大提高操作速度,必要时可在岩塞杆上进行标记。
岩钉
提供另一种建立保护点的方式;一头是楔形,通过敲击楔进岩缝提供保护力,另一头是环状,可连接铁锁或扁带。要提醒的是,敲入同一条岩缝的两个岩钉存在撬开岩石的可能。
膨胀钉
利用冲击钻和锤子,膨胀钉可打入整块岩石中,加上挂片就成为非常稳固的保护点。
挂片
一侧通过膨胀钉或螺丝钉固定在岩壁上,另一侧则可扣入铁锁或快挂,或接上扁带;是保护点的重要组成部分。。镁粉袋辅助装备,镁粉可吸收手上的汗液和岩壁表面的水份,增大摩擦力。
抱石垫
抱石运动中的保护手段,提供缓冲和减震作用。抱石垫内部是两层或更多不同质地的海绵。最上面是硬体封闭式海绵,最下面是较厚的软体开放式海绵。软体海绵使脱落者下陷而不是分散压力,易挫伤手腕脚踝,所以抱石垫要硬体海绵层向上放置。
可能脱落的地方都需要抱石垫;若数量不够,保护者可随着攀登者的动作拖动垫子。
头盔
有效防止落石以及非正常脱落姿态带来的头部伤害。头盔要端正佩戴才能护住前额后脑及侧面。出现落石千万不要仰头观望或以手抱头,无处可躲时让头盔发生作用。
攀岩鞋
鞋底采用特殊的橡胶,摩擦力大大增加。从普通鞋到攀岩鞋是提高攀登水平的重要变革。
使用时应选择号码偏小的,穿进去将脚裹得很紧,这样能使脚成为一个整体,有利于增强脚感,便于精确踩点和发力。攀岩鞋种类繁多,适应于不同的石质、岩壁角度以及不同的攀登方式。
四、户外攀岩装备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野外自然攀岩的技巧,自然岩壁攀登所需的装备和器材:攀登自然岩壁所需要的装备和器材可分为个人装备、器材和保护装备、器材两大类。
一、个人装备包括安全带、攀岩鞋、安全头盔、镁粉袋和适宜的服装
1、安全带:安全带选用全身式安全带、从安全角度来说最好,但其穿戴复杂,价格较贵且舒适程度不及坐式安全带。而且现在市场上出售的绝大多数坐式安全带都设计有挂环,可非常方便地携带许多攀登工具。因此绝大多数的攀岩者在一般情况下都选择坐式安全带。攀岩新手们在选择和购买安全带时,务必购买有安全认证的品牌,并首先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规定的操作方法和程序使用,以免使用不当发生意外伤亡事故。
2、攀岩鞋:在攀登自然岩壁时,一般路线较长,花费的时间也较多。因此对一般的攀岩爱好者来说,在选择攀岩鞋时不要选择为攀岩比较专用的非常挤脚的拖鞋式攀岩鞋,而应选择鞋底较硬摩擦力大及鞋帮较高,能对脚踝提供支撑和保护的登山攀岩两用鞋为佳。
3、头盔:在自然岩壁攀登时,为有效的避免坠落时头部撞击岩壁或落石击伤头部,应佩带攀岩专用头盔。不要使用自行车运动头盔或工业用头盔等代替。
4、在自然岩壁攀登时,要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服装。只要便于身体和四肢的活动,选择比较宽松或富有伸缩性的紧身衣裤都可。但应选择长袖衣裤,避免在岩壁上擦伤和晒伤。另外,所佩带的首饰和手表应取下妥善保管,以免在攀登过程中被岩壁或装备刮碰,造成身体伤害或丢失。
二、保护装备包括登山绳、保护铁锁、上升器、下降器、快挂、绳套、岩石锥、岩石塞、机械塞等等
1、登山绳在自然岩壁进行攀登时必须使用直径10毫米以上或采用8 mm双绳,经过欧共体(CE)和国际登山联合会(UIAA)检验合格的专用登山绳,否则可能会导致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保护铁锁保护铁锁是攀登中用途最广泛,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攀登过程中,每人至少要携带两个大丝扣保护铁锁和四、五个以上的普通保护铁锁(根据攀登路线长度来决定。)
3、上升器和下降器上升器和下降器有各种类型,在攀登过程中也必须携带,可根据个人爱好和使用习惯选择。注意下降器使用时间较长或过度磨损后应及时更换,各种上升器对所使用的登山绳索的直径有一定的限制,购买时要注意。
4、快挂快挂是将两个保护铁锁用一根扁带固定连接起来的一种攀登工具。用它来连接保护点和保护绳索非常快速有效。也是攀登时必备的保护工具之一。
5、绳套绳套(也称扁带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保护工具。通常用宽1.5厘米、1.7厘米、2.5厘米的尼龙编织带经特殊方法缝制而成。标准长度规格为5厘米、10厘米(短扁带)、30厘米(半长)和60厘米(全长)。也可根据需要的长度自己用尼龙编织带连接制作。有些专门设计用来在大负角或屋檐地形使用的绳套,在攀登者脱落时为减轻对保护点的冲击力,部分特殊缝线会断裂,一旦缝线断裂,此绳套不可再次使用。
6、岩石锥在攀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类型和宽度的岩石裂隙使用相应的岩石锥或岩石塞来作为有效的保护点。因此攀登之前要仔细观察选择攀登路线。根据需要携带相应数量和类型的岩石塞和岩石锥。一般来说岩石锥为一次性使用,岩石塞可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