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二战德军最优秀的坦克是那个型号的,为什么(从综合方面考虑)
- 谁能介绍一下虎式重型坦克
- 有哪些以坦克为题材的电影
一、二战德军最优秀的坦克是那个型号的,为什么(从综合方面考虑)
二战中,德军一共装备过I号/II号/III号/Ⅳ号/Ⅴ号/Ⅵ号等坦克,竞争虎式失败的波尔舍"虎"(有90辆底盘被改装为"象"式重型驱逐战车,但有1辆确实被生产出来而且参战);
俘获的外国坦克有:
捷克斯柯达的35T/38T,法国的S35/H35,苏联的T-34/KV-1/KV-2等等,
个人认为其中最为优秀的应当是4号坦克:
4号坦克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产的一款用途广泛的中型坦克。它原本被设计为步兵支援用的中型坦克,与三号坦克一同作战。在德国发动战争以后,它就被装上机枪及强化了装甲。当三号坦克的整体性能已不敷二次大战中期装甲战斗需要时,它因拥有较大的改良空间而被修改成正规的主战坦克使用。由1939年起至二战结束,德国已经生产了逾9,000辆四号坦克,由于拥有二战德国各型坦克中最大的生产量且役期横跨欧战全期,被誉为“德军装甲部队的军马”。
1934年1月11日,古德林对陆军武器署提出了一项坦克规格需求方案,主要战斗由两种坦克搭配:主战坦克配备高初速炮,而支援型坦克则搭配大口径炮,四号坦克即属于后者。计划中希望德国厂商开发一款重24吨、最高时速35公里/小时、安装一门可发射高爆弹的短管大口径炮,目标为掩护步兵攻击之坦克。
1935年,克虏伯、莱茵金属及MAN生产的三款试验型坦克开始进行测试,结果克虏伯公司的产品受到采用,并以四号坦克A型的名称进行量产,并和三号坦克一样与许多厂商签下制造合约。第一辆四号A型于1937年10月制造出来,紧接而来的六个月则继续生产另外35辆同型车,并继续进行改良工作。但由于为了简化结构花了不少时间,直到1939年时四号坦克才能进行量产,此时已经发展到D型了。
直至1940年,德国为克虏伯公司的四号坦克及戴姆勒-奔驰公司的三号坦克提出一个标准化的方案。德国政府原本计划把大部份四号坦克分配给步兵及防御工事,但由于三号坦克的不足,才令四号坦克得以代替三号坦克的战斗任务。四号坦克陆陆续续参与了波兰战役以及法国战役,最后在1941年进入苏联战场。虽然本车设计良好,但薄弱的装甲使其难以胜任三号坦克的支援任务,故在大战期间本车仍持续不断的进行修改。直到当德国开发豹式坦克并将之投入于战事后,很多四号坦克纷纷由前线退下来,并开始被豹式坦克所取代。
此外,还有少量的四号坦克供应给德国的盟友,如保加利亚早期订购的88辆四号坦克就在1944年用于对抗德国军队;芬兰的四号坦克则投入于芬苏的继续战争(Continuation War),其余的四号坦克则供应给匈牙利、罗马尼亚、西班牙等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将所拥有的四号坦克外销给叙利亚,在中东战争中亦有与以色列交战之纪录。
最初仅预计有限度使用4号坦克,因此克虏伯是其唯一制造商。波兰战事之前,4号坦克生产了262台,35台A型,42台B型,140台C型及45台 D型。入侵波兰后,坦克作为装甲部队中流砥柱被确定下来,在奥地利城市圣.淮伦天增加了尼柏龙根工厂(由戴姆勒-奔驰管理)。作为扩大生产型号,223台 E型交到德军手中。到19421年,产出了462台F型,增强主炮型号F2也开始生产。战争开始后年产量已超过原来4倍。第三家工厂,在普劳恩的沃玛格在新型4号坦克出现后参与了生产。在1941年平均每月产出39台坦克,1942年提升到83台,1943年252台及 1944年300台。然而,在1943年12月,克虏伯工厂开始转产4号突击炮,1944年春天,沃玛格工厂开始生产4号自行反坦克炮,仅剩下尼柏龙根工厂在持续生产4号坦克。鉴于盟军空中及地面攻击,屡遭挫折的德国工业遭受强大压力-1944年10月尼柏龙根厂在空袭中遭到数次严重损失-1945年4月产量下跌到1942年之前水平,大概仅有55辆坦克走出生产线。
四号坦克炮塔乘有车长、炮手及装填手,炮塔由电动马达转动(三号坦克为手动,但后期型也改为电动),车长有一图出的顶塔位于炮塔后方,以提供更广的观察视野,而炮塔侧边有一个逃生门口。
由于德国政府初期打算以四号坦克作为反步兵的工具,因此早期的坦克只有一支75毫米KwK 37 L/24火炮,并配以高爆炮弹,车内可携带80发炮弹和2800发机枪弹带。后来德国为了对抗苏联的T-34坦克,便为四号坦克F2型及G型装上75毫米KwK 40/L42高速反坦克炮,此时四号坦克开始取代三号坦克担任主战坦克的地位。而在后期更为G型及其后生产的四号坦克装备75毫米KwK 40/L48反坦克炮,1000米能打穿110毫米厚的装甲,其威力仅次于虎式坦克的88毫米KwK 36 L/56坦克炮,胜过盟军当时的中型坦克。而全部型号的四号坦克皆装上一支7.92毫米的机枪,由无线电员负责操作;而B型及C型则配有两支MG34机枪。
引擎位于车体后方,动力由传承轴输至前方的齿轮箱和驱动轮。最早期的四号坦克A型装有230匹马力的梅巴赫12汽缸HL108 TR发动机,而后期的四号坦克则改采用了320匹马力的梅巴赫12汽缸HL120 TRM发动机,而四号坦克亦像其他二战德国坦克般使用汽油作为燃料。乘载系统每边分为四组,每组两个路轮,连接至台车式叶状弹簧避震器上。大型惰轮位于后方,另有四个履带支轮。
其实,除非对抗美军的M26潘兴和苏军的IS-2等盟军重型坦克,一般面对M4或者T-34,四号坦克的75毫米炮是完全够用的。
虽然,在威力、防护等方面,豹式坦克比四号坦克更加优秀,但四号坦克成本低廉,且工时较少(据说仅需要5000工时/辆),远远低于豹式和虎式,对于德军来说有十分巨大的吸引力(德国国内企业没有充分动员,且面对英美战略空军不分昼夜的轰炸,其军火生产速度远低于德军战损速度)。
另外,四号坦克外形相对豹式和虎式低矮,易于隐蔽;自重轻,通行能力和战略运输适应能力较好;且四号坦克从一开始就被德军使用,广大官兵都十分熟悉,使用方便不说,维护也相对简单(如果同样是负重轮受损的话,四号坦克比豹式和虎式更容易更换受损部件)。
个人认为,要是四号坦克能改变装甲配置(垂直装甲改为倾斜装甲),将汽油发动机改为柴油机,将小轮径负重轮换为大轮径负重轮,封闭炮塔的侧出口,换装60倍径75毫米坦克炮,加宽履带带宽(自重不超过35吨),将会成为一型最优秀的坦克了。
二、谁能介绍一下虎式重型坦克
德国新式重型坦克的研制,始于1941年5月26日,这天希特勒突然召见著名设计师波尔舍(Porsche)和亨舍尔(Henschel),要求他俩提供一款重型坦克的设计。希特勒给的性能指标非常简单,这个坦克的正面装甲必须达到100毫米厚,装备的主炮必须能够在1,500米的距离上击穿100毫米装甲,重量可以超过45吨。此前德国高层从来没有研制重型坦克的计划,希特勒的心血来潮大概是吸取了西线英法重型坦克的警示,为即将到来的东线战事未雨绸缪。
亨舍尔的设计方案最后中标,这就是二战的偶像派明星虎式坦克,德军正式编号是Pz 6型坦克。平心而论,虎式坦克并不是一款先进的设计,整个车身和炮塔的线条直来直去,没有任何斜角,不过这已经无关紧要,因为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厚达100毫米,炮塔弹盾厚110毫米,就连侧面装甲也有80毫米,这意味着无论是T-34/76坦克还是M4谢尔曼坦克,都无法在800米以外击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主炮是著名的88毫米KwK36型L/56加农炮,可以在1,000米以外击穿120毫米装甲,2,000米以外击穿87毫米装甲。虎式坦克战斗全重56吨,稳如泰山,是非常理想的射击平台,佩备的火炮光学瞄准仪堪称世界一流。这些优点使虎式坦克具有惊人的准确性和远程杀伤力。
虎式坦克被德军称为“突破坦克”,担当装甲集群的突击箭头,因此并没有大批装备部队,而是组成重型坦克营(Schwere Panzer Abteilungen),每营有45辆虎式坦克,官兵都是各装甲师和坦克学校挑选出来的精英。重坦克营通常是装甲军或集团军的直属部队,临时配属给担任突击箭头的装甲师。德军先后组建了14个重坦克营,其中11个隶属国防军,3个隶属党卫军。虎式坦克到1944年8月停产,一共生产了1,355辆。
面临东线战场苏联坦克的压倒优势,虎式坦克仓促定型投入生产。希特勒急不可耐要让他的秘密武器发挥作用,不听军方的劝阻,将虎式坦克仓促投入战场。1942年8月,虎式坦克首次在列宁格勒附近参战,表现糟糕,其中一半因为机械故障退出战斗,还有几辆陷进沼泽地里。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虎式坦克开始发威,为德军夺回东线战场坦克装备的优势地位。1943年2月,曼施坦因指挥了哈尔科夫反击战,装备一营虎式坦克的党卫军第二装甲军担当主力,这个营的三个坦克连分别配属给希特勒卫队师、帝国师、和骷髅师。此役党卫军第二装甲军几乎是独力全歼了波波夫机动军团(Mobile Group Popov)。一次战斗中,两辆虎式坦克向两公里以外的苏军一个坦克集群猛烈开火,当场击毁16辆T-34/76坦克,追击过程中又击毁18辆苏军坦克。虎式坦克的88毫米主炮威力如此巨大,有些中弹的T-34坦克整个炮塔都被掀掉,落到十几米以外,德军士兵戏谀地说,这是T-34在向虎式坦克脱帽致敬。虎式坦克的防护能力也展露无疑,第503重坦克营的一个军官发回战报,在一次持续6个小时的坦克大战中,他的坦克总共承受了227发反坦克步枪弹、14发45毫米穿甲弹、11发76毫米穿甲弹的打击,履带、轮轴、悬挂系统严重受损,但乘员毫发无爽,战斗结束以后又开了60公里回后方修理。
不过虎式坦克的威名却是在西线成就的。1944年诺曼底登陆以后,盟军惊骇地发现,自己装备的坦克没有一样是虎式坦克的对手。M4谢尔曼坦克面对虎式坦克,唯一的机会是运动到其背后近距离攻击。战后统计显示,西线坦克战斗中盟军击毁一辆虎式坦克需要付出5辆谢尔曼坦克的代价。虎式坦克其实并不胜任长途奔袭的角色,因其速度缓慢,航程有限,机械故障频繁,但非常擅长停驻状态下的远距离对射,在防守战斗中反而能充分发挥潜力。诺曼底战役中,德军通常是三、四辆虎式坦克为一组,各自依托地形隐蔽,等到盟军坦克接近以后突然开火,以交叉火力杀伤敌军,然后迅速撤退另选伏击地点。这种战术不需要长途奔波,避免了引擎过热的问题,又可以充分发挥虎式坦克的远程火力和官兵的战术素养。诺曼底战役最经典的坦克战例,当属党卫军坦克王牌魏特曼中尉(Michael Wittman)奇袭波卡日村。此战魏特曼率领一个连13辆虎式坦克阻击英军第22装甲旅,一共击毁了48辆坦克,其中12辆是魏特曼的坦克击毁的。两个月后魏特曼阵亡时,他的虎式坦克已经击毁了138辆坦克和132门反坦克炮。
那么虎式坦克是不是二战德国最好的坦克呢?答案是否定的。从宏观的角度看,虎式坦克名不符实,甚至可以称为“一个美丽的错误”,致命弱点是机动性太差,机械性能太不可靠,数量太少。
公平地说,虎式坦克的发动机、传动和悬挂都是一流的,从纸面上看机动性并不算差。引擎是梅巴赫12缸汽油发动机,功率700马力,推重比是每吨12.5马力,这自然比不上T-34的19马力和M4谢尔曼的16马力,但至少和4型坦克一个水平。事实上虎式坦克的公路最高时速达38公里,一点也不慢。问题出在油耗和重量。虎式坦克油耗惊人,公路上一箱油只能跑100公里,如果是越野航程至少减半。也就是说,一辆虎式坦克每推进两、三个小时就得后撤加油,经常在战斗白热化的时候不得不离开战场,战斗效能大打折扣。其次虎式坦克56吨的重量,欧洲绝大多数桥梁承重极限是36吨,因此虎式坦克所到之处,都必须有工兵在前开路,测试路面,加固桥梁。南俄草原到处是洼地沼泽,对虎式坦克来说遍地都是陷阱,稍不留心就会深陷泥潭,根本谈不上什么越野机动能力虎式坦克的动力系统虽然一流,应付56吨的重量也相当勉强,动辄引擎过热,传动失灵。为了保证虎式坦克正常运行,德军要求重坦克营官兵个个精通机械保养维修,即便如此,抛锚也是家常便饭。整个战争中,德军损失的虎式坦克,多数是因为机械故障被乘员遗弃,被击毁的真是不多。许多坦克甚至不能完好无损地从火车站开到前线。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前夕,党卫军希特勒卫队装甲师下属的第13重坦克连拥有17辆虎式坦克,向前线集结途中就有6辆抛锚被拖回修理,7月4日开始进攻时只剩下11辆。随着希特勒卫队师向北急速突进,几乎每天都有虎式坦克因为故障掉队,到11日举世闻名的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爆发时,希特勒卫队师只有3辆虎式坦克投入战斗。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时,驻扎比利时的党卫军第一装甲军下属重坦克营有30辆虎式坦克需要维修,8辆坦克正在大修,没有一辆能够立刻出动。
最要命的是,虎式坦克每次战役都如同电影里友情客串的大牌明星,只能壮个声势,无法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就是因为数量太少。德国整个战争期间只生产了1,355辆虎式坦克,还抵不上苏联T-34坦克一个月的产量高。通常情况下虎式坦克只有四、五百辆分散在东线、西线、和北非战场,每次战役最多能够集中数十辆参战。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时德军装备部队的虎式坦克达到历史最高点,一共也就613辆,到这年底整个西线只剩下23辆能够作战。
为什么说虎式坦克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呢?虎式坦克的费效比实在太差了,如果德国用同样的人力物力生产其他更实用的坦克型号,德军装甲部队的战斗力会提高一个档次。虎式坦克是二战德国武器设计弊病的浓缩体现,性能设计优越,生产设计拙劣。制造一辆虎式坦克需要30万个工时,造价30万马克,是豹式坦克两倍, 4G型坦克或者M-109战斗机的三倍,Stug 3型突进炮的四倍。虽然虎式坦克名气之大二战坦克无出其右,它实际上却是典型的资源浪费。
然而1944年的希特勒已经充满狂想,期望一两件超级武器可以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如果说虎式坦克还只是个美丽的错误,那么这年8月开始生产的虎王坦克则完全是个华而不实的废物。纸面上的虎王设计理念先进,性能堪称完美,绝对是一款终极坦克。正面50度斜角的装甲厚达150毫米,侧面装甲也有100毫米,二战中还没有虎王坦克被火炮击毁的记录。装备的主炮是88毫米71倍身管加农炮,1,0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215毫米的装甲,可谓所向无敌。然而虎王坦克战斗全重高达70吨,动力系统却是跟虎豹一样的700马力发动机,因此机动性非常可怜,公路最高时速只有30公里,越野时速通常只有15公里。175升容量的巨型油箱,只能支持虎王坦克跑100公里。引擎和传动无法承受70吨的份量,故障率高得出奇。阿登战役中虎王坦克本来应该突前杀开一条血路,事实上德军装甲部队突破以后,绝大多数虎王坦克跟不上行进速度落到后面,而且不断地抛锚退出战斗,没有发挥任何作用。纳粹德国依然将宝贵的资源投入到这个黑洞里面,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489辆虎王坦克。这些资源足够生产1,000辆豹式坦克,多装备5个装甲师,也许阿登战役的结果就会因此而改变。毫不夸张地说,德军不是毁在盟军手里,而是毁在元首手里。然而装甲还不是豹式坦克最突出的优点。火炮名家莱茵金属公司特地为豹式坦克设计了超长身管的75毫米L70加农炮。这门炮虽然口径不如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但炮口初速高达每秒925米,远距离准确性还强过88毫米L/56火炮。这门炮1,000米以外可以击穿121毫米厚的钢板,2,000米以外可以击穿88毫米钢板,威力和88毫米炮相当。如果使用当时罕见的钨心穿甲弹(Tungsten Cored Armor Piercing Round),1,000米以外的穿甲能力可达150毫米。库尔斯克战役中,豹式坦克击毁了3公里以外的一辆T-34坦克,威震东线。
豹式坦克战斗全重45吨,已经属于重型坦克的范畴。动力系统是一台梅巴赫12缸汽油发动机,功率700马力,使豹式坦克的推重比达到每吨15.6马力,接近谢尔曼坦克的水平。和虎式坦克一样,豹式坦克拥有世界一流的传动和悬挂系统,公路最高时速可达50公里,越野时速也能达到30公里。油耗比虎式坦克强不少,一箱油能跑180公里,当然还是无法跟T-34相比。总而言之,豹式坦克的机动性和整体战力都要强过徒有虚名的虎式坦克。
德军上下都对豹式坦克寄予厚望,希特勒甚至几次推迟了库尔斯克战役的时间,为了能将更多的豹式坦克投入战场。然而豹式坦克的处女作相当糟糕,总共有184辆豹式坦克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开战一天以后只剩下40辆,三天以后只剩下10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机械故障退出战斗的。随着内部结构的不断改进,豹式坦克的机械性能渐趋稳定,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利器。到1944年夏天,几乎所有的德军装甲师都有了一个豹式坦克营,数量从50辆到70辆不等。1943年9月13日,党卫军帝国装甲师的7辆豹式坦克遭遇大约70辆苏联T-34/76坦克,在20分钟的战斗中,28辆T-34/76被击毁,豹式坦克无一损失。1944年7月在华沙城下,党卫军维京装甲师大战苏军第二坦克集团军,该师一个坦克营在战斗中击毁107辆苏军坦克(包括苏联T-34,美国M4谢尔曼,英国瓦伦丁等型号),自己只损失了4辆豹式坦克和1辆4型坦克。
豹式坦克最著名的战例当属“巴克曼角落”(Barkmann’s Corner)。1944年7月27日诺曼底战役中,隶属党卫军帝国装甲师的中士巴克曼和他的豹式坦克正在追赶大部队,途中发现美军15辆M4谢尔曼坦克和一队卡车沿公路逼近。巴克曼将坦克停在十字路口,单枪匹马拦住美军去路,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击毁9辆谢尔曼坦克和数辆卡车。美军不得不呼唤攻击机前来救驾,这才击伤了巴克曼的豹式坦克。最后巴克曼从容不迫全身而退,事后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
古德里安为了抵消盟军的空中优势,首创在豹式坦克上面安装红外线夜视仪,透过夜视仪能够在黑暗中观察到600米以内的目标,使德军坦克部队具备夜战能力。1944年底的阿登战役中,党卫军希特勒卫队装甲师的豹式坦克就利用夜视仪击毁了数辆谢尔曼坦克。不过红外线夜视仪和其它许多秘密武器一样,数量太少,出现得太晚,所起的作用自然微不足道。
德国虎豹暂时夺回坦克装备的优势,苏联不甘示弱,1944年连续推出T-34/85坦克和JS-2重型坦克,将东线战场的武备竞赛推向高潮。
3.苏联T-34/85和JS-2坦克
1943年夏天的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首次大量投入虎豹新式坦克。虽然苏军最后赢得了战略层面的胜利,却付出了惊人的代价。参战的3,600辆坦克有将近一半被击毁,损失是德军坦克的3倍。苏军战报有这么一段:“敌军坦克在1,500米的距离上就向我们开火,而我们必须冲到500米以内才有可能击毁虎式和豹式坦克,T-34急需一门威力更大的火炮。”事实上苏联军工部门早在42年初就开始研制T-43坦克,针对T-34的诸多问题进行改进,但是并没有打算更换火炮,库尔斯克战役给他们敲了警钟。
1943年4月底,苏联军工部门将一辆缴获的虎式坦克拉到库宾卡基地进行测试,发现T-34装备的76毫米L/42火炮必须逼近到200米的距离才能击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测试结果表明,穿甲能力最强的现役火炮是85毫米高射炮,能够在1,000米外击穿100毫米厚的装甲。苏联军工部门立刻着手将85毫米高炮改造为坦克炮,借鉴了虎式坦克88毫米主炮的许多优点,定型的85毫米D-5T型L/52坦克炮具有重量轻、后坐力小的优点,但尺寸较大,T-34的现有炮塔装不下,于是不得不重新设计炮塔。T-34/85坦克最后拖到1944年1月才开始批量生产。
T-34/85坦克车身装甲和以前一样,30度斜角,45毫米厚。炮塔正面装甲增加到90毫米,接近德国虎豹的水平。重新设计的炮塔可容三人,车长不用再兼职炮手,加上无线电成为标准装备,战斗效能大增。T-34/85的战斗全重32吨,只比改进前增加了不到2吨,机动性能一点没受影响。装备的85毫米L52主炮能够在500米距离上击穿111毫米钢板,1,000米以外击穿102毫米钢板,基本具备了同德国虎豹抗衡的能力。1944年3月初,苏军第2、6、10、11近卫坦克军最先接收了一批T-34/85坦克。苏联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23,214辆T-34/85坦克。
苏联军工部门研制T-34/85的同时,还在设计一款新式重型坦克,用来替代过时的KV-1,这就是著名的约瑟夫•斯大林2型坦克(简称JS-2)。苏联军工部门决定,新式重型坦克必须装备一门大口径火炮,以取得对虎式坦克的压倒优势。当时可供选择的有正在研制的D-10T型100毫米加农炮和A-19型122毫米加农炮。前者穿甲能力更强,但刚刚定型还不能马上装备部队;后者是苏军现役野战炮,无论配件还是弹药都储备丰富。苏联军工部门展现其一贯的实用主义作风,选择了122毫米加农炮。这里有个小花絮,苏军测试122毫米坦克炮时,炮口制退器当场迸裂,几乎要了旁边视察的弗罗西洛夫元帅的性命。结果苏联军工部门不得不模仿德国虎式坦克重新设计了炮口制退器。D-10T型100毫米加农炮后来成为著名的SU-100歼击坦克的主炮,本文稍后会详细介绍。
不过德国除了丧心病狂的元首,还有古德里安这样理智务实的职业军人,而他的努力使豹式坦克成为二战最优秀的坦克之一。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古德里安很快意识到T-34坦克的优越性,在他的敦促下,41年11月德军军械署派出一个专家组来到前线仔细检验T-34坦克,总结其优点。军械署根据他们的报告,向奔驰公司和奥格斯堡重型机械公司(Maschinenfabrik Augsburg-Nürnberg,简称MAN)发出新式中型坦克的设计要求,最后MAN的设计中标。这就是著名的豹式坦克(Pz V Panther)。
跟虎式坦克的仓促上马不同,豹式坦克定型于42年5月,直到12月才开始批量生产。德国工程师精雕细琢,保证了新型坦克的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缺。古德里安在42年底应希特勒的请求出任德军装甲部队总监,同军火部长施佩尔紧密配合,大幅度提高了德国的坦克产量。古德里安对豹式坦克寄予厚望,在上面花了许多时间,亲昵地称其为“我们的问题儿童”。他计划在当年为德军装甲师全面换装,换装以后的装甲师将拥有豹式坦克、4G型坦克、和StuG 3型突进炮各一个营,总共220辆装甲战车。古德里安给豹式坦克定下了每月600辆的产量指标,但是虎式坦克系列一直在和豹式坦克争夺资源,使后者的月产量最高时也只有330辆。德国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5,976辆豹式坦克。
豹式坦克在外型上同T-34坦克非常相似,车身和炮塔都是斜面设计。正面装甲80毫米厚,但35度的斜角使防护效果相当于150毫米装甲;侧面是60度斜角的50毫米装甲,防护效果相当于58毫米;炮塔正面的弹盾厚110毫米,侧面65度斜角的装甲厚45毫米。斜面装甲使豹式坦克的防护能力甚至优于虎式坦克,实战证明很难被击毁。诺曼底战役中,美军将一辆缴获的豹式坦克拉进靶场,用陆军装备的所有火炮轮番轰击,想看看到底什么武器可以制服它。测试结果着实让人心寒。M4谢尔曼坦克的75毫米L/37.5加农炮无论多近都基本没戏;M10歼击坦克装备的76毫米L/50加农炮抵近至200米开火才能击穿其正面装甲;M36歼击坦克装备的90毫米L/50加农炮是美军威力最大的反坦克火炮,理论上讲500米以外就可以轻松贯穿其正面装甲,但实际测试中必须逼近到300米,而且发射10发炮弹只有5发能够穿透。
三、有哪些以坦克为题材的电影
1、《白色虎式》
苏军指挥官决定建造一辆超级坦克T-34坦克的变种,与之抗衡。他曾在操纵坦克时,被“白虎”轰炸得体无完肤。死里逃生的伊凡不但活了下来,更拥有一种读懂“坦克语言”的特异功能。他坚信神秘的德军坦克“白虎”确实存在,并决心摧毁它。
二战中,德军的虎式坦克那是相当的厉害,一度是所向披靡,在战场上很是嚣张。苏军建造了一辆超级坦克T-34坦克的变种,专门对付虎式坦克,而驾驶这辆超级坦克的人是战场上从虎式坦克死里逃生的传奇人物,一场惊心动魄的坦克对战就此展开。
2、《拯救大兵瑞恩》
瑞恩(马特•达蒙 Matt Damon饰)是二战期间的美国伞兵,被困在了敌人后方。更不幸的是,他的三个兄弟全部在战争中死亡,如果他也遇难,家中的老母亲将无依无靠。
有些电影只配充当茶余饭后的消遣,有些电影则注定成为记忆的里程碑。《拯救大兵瑞恩》无疑属于后者。
3、《战略大作战》
《战略大作战》是由布莱恩·G·赫顿执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特利·萨瓦拉斯、唐·里克斯、凯勒·欧康纳等主演的电影,于1970年6月23日在美国上映。[1]影片讲述了美国士兵凯利从被俘的德国上校口中知道了黄金运送往法国的消息,知道此事后,凯利同其他士兵偷偷潜入敌军阵地,企图私自吞下这批黄金的故事。
《战略大作战》美国人根本找不到可以开的虎王坦克,于是就把现役的M48巴顿坦克稍作加工,冒充虎王坦克。找不到毛瑟98K步枪,就把M14步枪拆掉弹夹后替代。这部片子被戏称为:拿着40年代武器的美国和拿着60年代武器,假装成德国人的美军在对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