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古代战争结束,女战俘除处死,还有一个
- 古代战争中最惨的一种人
- 古代战争中到底有没有“武将单挑”
一、古代战争结束,女战俘除处死,还有一个
1、纵观世界自古以来的战争不论胜败,作战双方都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只要有战争就要流血,而战争的结果就是用人的鲜血获得那些该死的资源。古代战争中男人失去了生命,而女人失去自己的精神支柱。古代战争男人战死沙场,而他们身后的女人一样是饱受折磨,甚至很多时候国破家亡,这些女子还成为战俘。
2、古代可没有什么国际公约,并且从封建社会开始,大都是男权社会,女子本就没什么地位,所以成为俘虏的女人下场应该都知道。北宋时期的靖康之耻,皇帝成为俘虏,京城被破,成为了古代历史上一次相当惨烈的屠城,整个北宋王朝就在金军的铁骑下背着百年的耻辱。金军除了入城后烧杀掠抢,最后还将数千名皇族、后宫嫔妃、大臣押解北上回金国。
3、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被俘虏后,也是一直受到侮辱,更加不用说那些一同被押解的贵族、嫔妃等。本来宋朝的理学之说开始盛行,女子对于自己的贞洁看得是非常的重,但是就在国破家亡之后,这些游牧的金军可不管这些,入城之后也是行禽兽之事。宋徽宗一行人本来是有三千之多,其中尤其是女子数量更多,不过就在押解的途中,不断的有金兵侮辱这些女俘,不少都是含恨自杀,就连徽宗的妃子、女儿都有受到凌辱而自杀的。
4、被侮辱后含恨自杀的在古代的女俘中非常的常见,她们在面对失去男人保护后,她们解脱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死。而除了靖康之耻这种长途的押解女俘受到侮辱,在持续的战争中,女俘有一种处理方式更加是残忍,那就是被当做“两脚羊”,两脚羊可不是一种动物,而是将人作为食物,但是又不能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在吃人,所以将这些人称为“羊”。并且在被吃的人中,大部分都是女人,因为在作战中,女子无法提供直接的战力,为了减少粮食的消耗,她们可能会称为士兵的食物。
5、当然有些时候,在战争中的女子不是被敌人俘虏杀害,她们也会被“自己人”杀掉吃掉,这种事在古代不是一次,而是有很多次,城池被围,粮食耗尽,为了稳固军心继续守城,也有将领先杀掉自己的妻子作为食物,接下来很明显就要有人去效仿,所以最后只能是更多的女人成为“两脚羊”。战争可以将人性最丑恶的一面放大,它掳走人的生命,换来的就是一些死的资源而已。在中国几千年的战争中来换了这么多的朝代君王,但是其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女性的地位。好在现代社会进步,男女平等是必须的,珍爱现在和平的好时光。
二、古代战争中最惨的一种人
1、古代战争中最惨的一种人,被抓后连死都是奢望,只有三种下场!
2、中国有句老话: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可以让一个人放下一切尊严。然而,真要打起仗来,有一种人的命运绝对是最悲惨的。因为,她们的遭遇简直生不如死,就连死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奢望。
3、这一种人就是女人,尤其是漂亮女人。虽然今天人们常说“战争让女人走开”!然而,战争并没有让女人走开,而是让女人一拨又一拨地走进战争,从而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而且下场极其的悲惨,其最终结局一般有三种。
4、在古代,女性的地位很低,几乎是男性的附属品。所以当战争结束时,被俘的妇女就好成为胜利者的个人财富。作为私人财富,他们的命运不会好多少。它们就像等着分赃的物品,给在战争中表现优异的士兵,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这种事情往往发生在战后,即使是皇帝、妃子、公主也注定会有这样的命运,这可以说是悲惨的。
5、在古代封建农业社会,人口的多寡财富有无最集中的体现。每一场战争,尤其是民族战争,都可以说对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十室九空绝对不是夸张的说法。
6、因此,每当战争结束时,统治者都会强迫被俘虏或被扣留的妇女结婚,以增加人口,这样她们就能有尽可能多的孩子。这种对人的感情的漠视,完全将人作为生育工具的做法是比较残忍的,尤其是对游牧民族来说,由于医疗水平低,他们的关系更加混乱。
7、在古代军营中,由于没有系统的思想教育,精力过剩的士兵经常在军营中战斗,甚至经常军营的喧闹。为了让士兵释放额外的精力并赚到少量的钱,军队便开始设立和大军在一起的营妓,专门服务士兵。
8、那么这些营妓是从哪里来的?除了其中一小部分人因为家庭犯罪而沦为营妓之外,绝大多数是在战争中被俘的无辜妇女。与前两个相比,最后一个应该是最惨的。
9、其实古代女子的悲惨经历和那个社会是分不开的,现在我们来看,确实是地狱一般。看到本国的女性遭受如此凌辱,每个有血性的男儿,是否有回到古代拼杀的冲动?
三、古代战争中到底有没有“武将单挑”
1、古代武将打仗单挑常见吗?在《三国演义》之中,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等经典情节。
2、看着确实是很过瘾,但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种疑问,打仗是一支军队和一支军队的较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双方军事实力的强弱,而不是个人的武力。
3、为什么关羽斩了华雄,那仗就打赢了呢?这不正常啊,是不是纯属小说的夸张?
4、这么想也不是没道理,大家仔细想想明清时期的一些战事,尤其是一些正史记载,极少有武将单挑的情况出现吧?是啊!打仗是队伍和队伍的事情,不是个人与个人的事情!
5、所以,如果单纯从技术性角度来分析,这种单挑似乎没有任何意义!历史事实也是如此,现代人对单挑的认知起源于明、清年代之小说。
6、当时多本有名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将当时对战争模式的见解加以夸张化,继而形成武将与武将间一对一决斗的情节,为之单挑。
7、在真实的历史当然并非如此,武将是珍贵的人才资源,主要是用于指挥而不是斗兽。
8、由于前往单挑的武将均可能要付上性命为代价,加上武将在单挑后的胜负将直接决定全军士气。
9、故基本上,单挑是一种高风险的决斗方式。古时大部分战役亦甚少出现此情况。
10、到了热兵器时代,由于兵器及战术上的进步,单挑所可以造成的影响减少,因此这战斗方式更变得绝无仅有:占据优势一方的队伍为什么会给弱者单挑的机会呢?
11、但这并不是说古代战事中,单挑的情况就不存在。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嘛,既然明清小说这么写了,说明这种事情在很多人的想象中是合理的,那么这种情况在什么时候才会发生呢?
12、其实,现在也会出现“单挑”的情况,不过不是在战场,而是竞技场,很多对抗性的体育项目事实上就是“单挑”。这种游戏的缘由,实际上是古代贵族之间的游戏。
13、可是,古代的战争,并不一定很惨烈啊。以中国为例,咱们理解的那种“战争”实际上是战国时期才有的。
14、春秋时期的战争并非如此,春秋时期除吴越死敌这种之外,绝大部分战争可以理解为是贵族之间的一种博弈游戏。
15、当然,利益还是争夺利益,但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土地开发程度低,国家和国家之间共存并不会有太大的冲突。
16、当然,大家都想多吃一点,那就有争抢,但抢得你死我活是非常愚蠢的,这样下去,即使打赢,所消耗的资源远远多于所获得的利益。
17、所以,春秋时期的战争有一套复杂的礼节性法则,大部分情况都是“点到为止”。大家都有一套价值观,谁输了,自动认输,给钱呗。这样大家都好。
18、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的成本自然是越低越好,于是演化出“致师”这种行为,所谓的致师就是以强悍之士炫耀武力。
19、《周礼·夏官·环人》记载:“环人,掌致师。”郑玄注:“致师者,致其必战之志。古者将战,先使勇力之士犯敌焉。”这便是“单挑”这一习俗的由来。
20、战国之后,战争残酷性增加,“单挑”这种活动确实很少了,不过也没有完全消失,很多情况下仍然有残留。
21、《武经总要》载:唐天宝年间,白孝德战刘龙仙;《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载:袁绍派颜良袭击白马,曹操亲自率军救援,并命关羽与张辽为前锋。
22、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冲锋,刺杀颜良于万军之中,并斩其首,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
23、欧洲也是一样,在俄国一些作品中的库里科沃战役中,就出现过一场著名的“单挑”:莫斯科方来自谢尔盖圣三一修道院的年轻修道士亚历山大佩雷斯维特与金帐汗国勇士楚洛别伊进行了一对一斗将。
24、结果二人的长矛同时刺中对方,同归于尽。当然,这一说法可能也有艺术夸张。就像中国的明清小说一样。
25、不过很有意思的是,有时候文化对战争的影响很重,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日军中就有武将很迷恋当时中国传过去的一些话本小说故事,很痴迷“单挑”这一充满阳刚之气的决斗方式。
26、于是在作战时骑着战马对明军大喊:谁敢和我“一骑挑”。结果对面明军觉得十分怪异,不知此人想干嘛,干净利落地一阵火铳将其击毙。
27、理论上,随着时代发展,“单挑”这种方式应该是退出历史舞台了,但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其多变,工业时代之后,有些兵种反而使得“单挑”有了复兴,这就是空军。
28、早期空军作战时,战术未完备,极度依赖飞行员的个人技能。所以“空战”有着很强的“单挑决斗”色彩。
29、这些王牌飞行员,也多有一些类似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的价值观,对对手普遍有一种礼节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