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三国杀准备阶段是什么意思
- 三国杀的几个阶段的先后顺序
- 三国杀判定区中有多张判定牌,先后顺序
- 三国杀 判定区中有多张判定牌,先后顺序
- 《三国杀》判定顺序是什么
- 三国杀判定顺序
一、三国杀准备阶段是什么意思
《三国杀》准备阶段的意思就是“回合开始阶段”。
回合开始阶段是在自己回合的“判定阶段”和“摸牌阶段”之前的一个阶段,又称准备阶段。《三国杀》中一个角色的每一个回合都分6为个阶段:回合开始阶段,判定阶段,摸牌阶段,出牌阶段,弃牌阶段,回合结束阶段。
在游戏里,若无特殊说明,摸牌即是说从游戏牌堆顶摸牌。玩家在游戏中使用、打出或弃置的游戏牌放在一旁,组成弃牌堆,弃牌堆里的牌全部正面朝上放置。当牌堆没牌时,则立即将弃牌堆洗混后形成新的牌堆。若面前横置着延时类锦囊,必须依次对这些延时类锦囊进行判定。若面前横置有两种或更多的延时类锦囊,从最后一个施加的锦囊开始判定。
《三国杀》游戏特色
三国杀作为一款原创桌上游戏,有别于其他桌面游戏的最主要特色,就是身份(势力、阵营)系统。身份场中共有4种身份:主公、反贼、忠臣、内奸。主公和忠臣的任务就是剿灭反贼,清除内奸;反贼的任务则是推翻主公。
内奸则要在场上先清除除主公以外的其他人物(包括其他内奸),最后单挑主公。游戏开始时每个玩家随机抽取一张身份牌,抽到主公的玩家,要将自己的身份牌明示。其他人的身份牌不能被其他玩家看到。
国战场共有4种势力:魏、蜀、吴、群和一种特殊身份:野心家。四种势力的任务是消灭其他势力的所有角色和所有野心家;野心家与身份场的内奸相似,即必须除掉所以其他人(包括其他野心家),不过无顺序要求。
二、三国杀的几个阶段的先后顺序
每个武将的回合一共分为6个阶段。
按顺序是:回合开始阶段--判定阶段--摸牌阶段--出牌阶段--弃牌阶段--回合结束阶段而具体不同武将的技能,并不都是特定在某一个阶段发动的。
例如:
1、【观星】回合开始阶段,你可以观看牌……(说明【观星】只能在回合开始阶段发动,即是先于判定和摸牌)。
2、【闭月】回合结束阶段,可摸一张牌。(说明在弃牌结束以后可以发动【闭月】)。
3、【奇袭】出牌阶段,你可以将你的任意黑色牌当【过河拆桥】使用(出牌阶段才可用,而如果中了乐不思蜀则遗失出牌阶段,即是不能发动该技能)。
具体每个技能的发动时机在武将技能的解说上都会有说明,这个不是一定的。
《三国杀》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2004级游戏专业学生设计,由北京游卡桌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一款热门的桌上游戏,并在2009年6月底由杭州边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出网络游戏。
该游戏融合了西方类似游戏的特点,并结合中国三国时期背景,以身份、势力或阵营等为线索,以卡牌为形式,合纵连横,经过一轮一轮的谋略和动作获得最终的胜利。三国杀集合历史、文学、美术等元素于一身,在中国广受欢迎。
三国杀作为一款原创桌上游戏,有别于其他桌面游戏的最主要特色,就是身份(势力、阵营)系统。
身份场中共有4种身份:主公、反贼、忠臣、内奸。主公和忠臣的任务就是剿灭反贼,清除内奸;反贼的任务则是推翻主公。
内奸则要在场上先清除除主公以外的其他人物(包括其他内奸),最后单挑主公。游戏开始时每个玩家随机抽取一张身份牌,抽到主公的玩家,要将自己的身份牌明示。其他人的身份牌不能被其他玩家看到。
国战场共有4种势力:魏、蜀、吴、群和一种特殊身份:野心家。四种势力的任务是消灭其他势力的所有角色和所有野心家;野心家与身份场的内奸相似,即必须除掉所以其他人(包括其他野心家),不过无顺序要求。
1V1、统帅三军均为两人对战,欢乐成双、4V4则是将玩家分为两组(两个阵营)对垒。
三、三国杀判定区中有多张判定牌,先后顺序
三国杀的延时锦囊判定的顺序不看锦囊种类,而是看进入判定区的先后顺序,即服从【后到先判】原则。
锦囊牌代表了可以使用的各种“锦囊妙计”,每张锦囊上会标有【锦囊】字样。锦囊分为两类,标有沙漏记号的叫“延时类锦囊”。
使用延时类锦囊牌只需将它置入目标角色的判定区即可,不会立即进行使用结算,而是要到目标角色下回合的判定阶段进行。判定区里有延时类锦囊牌的角色不能再次被选择为同名的延时类锦囊牌的目标。除此之外的锦囊为“非延时类锦囊”。
扩展资料:
三国杀作为市场上众多三国题材游戏的一员,将三国历史与桌面游戏结合在一起。以桌面游戏独有的方式向玩家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三国人物,一段段精彩的三国故事。三国杀里每一名武将的技能都是从这名武将的生平履历或性格特点中而来。
如孙尚香的独有技能名称就叫做“结姻”,技能的使用方法也包含着联姻的意味。许多玩家之前没读过《三国演义》或《三国志》,却从三国杀中吕蒙的技能名称“克己”里了解到了“刮目相看”、“吴下阿蒙”和“白衣渡江”的典故,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四、三国杀 判定区中有多张判定牌,先后顺序
三国杀的延时锦囊判定的顺序不看锦囊种类,而是看进入判定区的先后顺序,即服从【后到先判】原则。
锦囊牌代表了可以使用的各种“锦囊妙计”,每张锦囊上会标有【锦囊】字样。锦囊分为两类,标有沙漏记号的叫“延时类锦囊”。
使用延时类锦囊牌只需将它置入目标角色的判定区即可,不会立即进行使用结算,而是要到目标角色下回合的判定阶段进行。判定区里有延时类锦囊牌的角色不能再次被选择为同名的延时类锦囊牌的目标。除此之外的锦囊为“非延时类锦囊”。
扩展资料:
三国杀作为市场上众多三国题材游戏的一员,将三国历史与桌面游戏结合在一起。以桌面游戏独有的方式向玩家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三国人物,一段段精彩的三国故事。三国杀里每一名武将的技能都是从这名武将的生平履历或性格特点中而来。
如孙尚香的独有技能名称就叫做“结姻”,技能的使用方法也包含着联姻的意味。许多玩家之前没读过《三国演义》或《三国志》,却从三国杀中吕蒙的技能名称“克己”里了解到了“刮目相看”、“吴下阿蒙”和“白衣渡江”的典故,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五、《三国杀》判定顺序是什么
按照后进先判的规则进行的。
判定的原则是依据牌堆顶上的一张牌来决定判定对象是否生效,一些武将可以凭借着自己独特的仅能,来控制牌堆顶的牌或改变亮出的判定牌,打出控判的操作。
但通常在判定区内的延时类锦囊不止一个时,大部分玩家都难以分清判定优先级。棋顺序是按照后进先判的规则进行的,简单来说就是后进入到判定区的牌优先判定。
三国杀诸葛亮先观星还是先判定
1、在三国杀游戏中,诸葛亮是先观星后判定。
2、观星技能发动为回合开始阶段,在判定阶段之前,玩家可以事先预知自己的判定,玩家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更改判定,顺序为先到后判,后到先判,就是最后施放在你身上的判定牌先判。
六、三国杀判定顺序
先进入某名武将的延时锦囊后判定,后进入判定区的锦囊牌先判定!只要牢记这句话,就思路很清晰了。
一:比如在你的行动回合,你的下家现在挂着闪电,然后你对他使用乐不思蜀或者兵粮寸断,等你行动结束之后轮到他判定是先盘乐不思蜀或者兵,再判定闪电;而在某名武将在别人的行动的回合时他自己挂着乐不思蜀或者兵粮寸点,然后上家的闪电判定失败移到他的头上时候,在他开始执行判定阶段时,是优先判定闪电,再是乐或者兵。
二:甄姬的洛神是在甄姬的回合开始阶段执行,这些判定牌是在开始阶段之后的判定阶段执行的,所以两者不冲突,都是先洛神再判定;而在自己没有无懈可击的时候洛神洛到了无懈可击是可以在下个阶段使用来解除自己的延时锦囊状态,但到了判定阶段之后再摸到无懈可击是无效的,无懈可击的使用时机已经过了。
三:比方说更复杂的,举例某人同时挂着闪电、乐和兵的情况。某人被兵的状态下,上家闪电判定失败传过来,然后在上家的行动回合正好摸到了乐,对下家使用乐,此时的下家三张锦囊的判定顺序就是乐、闪电、兵。以此类推
四:在桌游面杀的时候,每名玩家都有所谓的延时锦囊判定区,一名玩家判定区有一张延时锦囊了,然后又来了一张,这张就压在前面这张延时锦囊上面,待会等到他判定了就先拿上面的,三张锦囊同时存在也是同理先拿上面的,一个个拿来判定,这样即好理解,又不容易出错
这是我的经验加心得,希望你能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