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许褚砍许攸是在哪一集
- 正史上,许攸是被许褚杀害吗﹖
- 许褚为什么敢杀许攸
- 新版三国中许褚杀许攸是哪集
- 正史上的许攸是怎么去世的是不是被许褚杀死的
一、许褚砍许攸是在哪一集
30集许诸杀许攸;中原大地,曹操乘胜攻击,进入冀州城。进军路上,许攸居功自傲,屡次出言不逊,惹得曹操与众将恼怒异常,许褚一气之下将许攸人头砍下。许诸提着许攸的人头去见曹操,曹操大怒要杀许攸,荀彧和曹丕为许攸求情,许攸被免死罪,但免去官职,贬为士兵。
许攸字子远,南阳人,永汉元年(189年),许攸跟随袁绍一起投奔翼州,自此为袁绍部下谋士,许攸与曹操关系甚好,也曾屡次劝袁绍与曹操结盟。许攸因官渡之战得罪袁绍,被收捕,许攸因此弃袁绍投靠曹操,并且为曹操设计火烧援军的屯粮之地乌巢。袁绍缺粮因此官渡大败。后来许攸因自恃有功,口出狂言,辱骂曹操,被许褚斩杀,许褚自缚向曹操认罪,曹操责罚许攸,闭门思过。
许攸在袁绍处不但贪赃枉法,而且经常挑拨君臣之间的关系,打击异己。田丰对袁绍可赤胆忠心,但许攸却屡次诬陷,致使田丰被杀,那么优秀的谋士就这样殒没。曹操不想许攸投靠之后,引起曹军内部的纷争,军队不和。许攸在袁绍处,出使曹操时,竟然为了金子把袁绍给卖了,如此贪赃枉法曹操更不会任用,因此曹操早有杀许攸之心。
二、正史上,许攸是被许褚杀害吗﹖
正史上许攸不是被许褚杀的,而是被曹操杀的。
建安九年,曹操攻破邺城,占领冀州,许攸立有功劳,但许攸自恃功高,屡次轻慢曹操,每次出席,不分场合,直呼曹操小名,说:“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得冀州。”
曹操表面上虽嘻笑,说:“你说得对啊。”但心里颇有芥蒂。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左右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许攸被收押,最终被杀。
扩展资料:
公元200年,许攸因不满于袁绍的刚愎自用,转而投奔曹操。当时曹操正欲睡觉,突然听说许攸来降,高兴得鞋都来不及穿就出去迎接他,由此可见曹操对许攸的高度重视。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凭借许攸提供的军事情报,在少于袁绍数倍兵力的情况下大获全胜。之后,许攸跟随曹操平定冀州,立下了汗马功劳。
曹操对许攸很是器重,除了经常与他一起商议军情外,还经常邀他一起举杯把盏,畅谈鸿图之志。然而,许攸自以为有献乌巢劫粮之谋在前,又有献决漳河破邺城之计在后。
故而居功自傲,对曹操及其将士们经常口无遮拦、出言不逊。在与曹操的接触中,不管是帐前还是帐后,将前还是兵后,都直呼曹操小名,俨然一幅长者的身份。曹操表面上虽对此不屑一顾,但心里却颇为不快。最终许攸被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许攸
三、许褚为什么敢杀许攸
因为许攸已经彻底得罪了曹操,而且对曹操来说,许攸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因此,许褚才敢杀他。
许攸,字子远,南阳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许攸字子远,年轻时与袁绍、曹操交好。公元184年许攸与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汉灵帝,改立合肥侯为帝,并试图劝说曹操一起参加,但曹操拒绝,王芬欲趁汉灵帝北巡时,以防黑山贼为由发兵,以便起事,但最后汉灵帝欶其罢兵,并召他入朝,王芬害怕而自杀许攸等逃亡。
在袁绍麾下时曾力劝袁绍与曹操联合。袁曹决裂后,在官渡之战中叛投曹操,献上火烧乌巢之计,使得曹操得以反败为胜。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许攸年轻时与曹操相友善,后来成为袁绍的谋士,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力主攻打曹操都城许昌。官渡之战之际,许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治而投奔曹操,提供了重要情报,建议曹操偷袭乌巢,结果大获全胜。
官渡之战后,许攸跟随曹操到达邺城,口出狂言,辱骂曹操,轻视曹军将士,被许褚一怒之下杀死,曹操见后深责许褚,下令厚葬许攸。
四、新版三国中许褚杀许攸是哪集
《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写曹军攻克冀州后,有一日,大将许褚在邺城东门处碰见许攸,许攸傲慢地对许褚说:“你们如果没有我,怎能从此门出入。”许褚一听非常生气,回答说:“我们出生入死,经过血战,夺得城池,你夸什么口!”许攸骂道:“你们这些人都是匹夫之勇,何足道哉!”许褚大怒,拔剑杀攸,提头来见曹操,诉说许攸无礼之极。曹操见状,深深责备许褚说:“许攸与我是故交,他说的不过是戏言,你怎么能杀他呢!”于是下令厚葬许攸。上述情节纯属小说之虚构,历史上的许攸,并非死于许褚之手,而是被曹操所杀。
曹操杀许攸,这在《三国志》中是有明确记载的。《三国志·崔琰传》说:“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裴松之注引《魏略》,对许攸如何“不虔”于曹操有具体记载。《魏略》说,许攸自幼与曹操十分要好,官渡之战中,许攸背叛袁绍投奔曹操后,建议曹操偷袭乌巢,使草草大获全胜。后曹操夺取冀州,亦有许攸之功。许攸因此居功自傲,乃至得意忘形,对曹操经常口出戏言,甚至称呼曹操小名,在正式场合亦不知收敛。在一次聚会上,许攸对曹操说:“阿瞒,你没有我,不会得到冀州。”曹操一听哈哈大笑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非常不高兴,以为许攸无礼太甚。后来,许攸率随从出邺城东门,有得意对左右从人说:“他们曹家没有我,不可能出入此门。”此话传到曹操耳中,终于忍无可忍,下令杀死许攸。
可见,许攸之死与许褚毫无干系,《三国演义》说许褚怒杀许攸,曹操责备许褚,并非历史事实。其实,尽管许攸为人傲慢,但他身为谋士,绝不会无端向一武将挑衅,以至与许褚发生冲突;而许褚尽管是曹操手下爱将,但他也绝无胆量擅杀曹操的谋士。故许褚杀许攸在情理上也是难以说得通的。
一部《三国演义》,以拥刘反曹为主线,对曹操的负面,极尽描写渲染之能事,对反映曹操狡诈残暴的野史传闻一概收采,为什么却将正史明确记载的曹操杀许攸事曲为改写,假手许褚,为曹操讳呢?也许在罗贯中看来,许攸张狂得的确有些过分,所以先写许攸对曹操无礼,使“众将闻言,俱怀不平”,继写许攸终因狂傲,死于许褚剑下。即许攸可杀。既然许攸可杀,那么就不一定非让曹操来杀他,写许褚杀许攸更具戏剧性。
曹操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多面体人物,例如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伟人,但难言是君子;他是一个十足的英雄,但有时也会要无赖。对待人才问题也是一样,他爱才如命,最善于招降纳叛,但如果有水恃才傲物,对自己不尊敬,那不论其有多大的能耐,有多大的功劳,他也觉不容忍,格杀勿论。曹操杀许攸就是一个例子。
五、正史上的许攸是怎么去世的是不是被许褚杀死的
正史上的许攸并不是被许褚杀害的,而是被曹操处死的,因为许攸这个人太恃才傲物了,仗着与曹操相识得早不顾君臣礼仪,惹得曹操好不痛快。
许攸与曹操自小一块长大,这自是不假,两个人后来因为政治意见不一致。曹操自己散尽家财建立起了讨伐董卓的军队,而许攸在辗转之下投靠袁绍,但是由于袁绍这人太过鼠目寸光,没有为长远之计打算,许攸向袁绍献过很多计谋,但是袁绍都不采纳。在官渡之战开战之际,许攸叛变袁绍,投靠了曹操,于是有了历史上曹操光着脚丫子迎接许攸的典故。不出所料,许攸将袁绍大军囤粮草的地点透露给曹操,曹操派军奇袭袁绍大军粮草,大获全胜。袁绍没有了粮草,瞬间乱了阵脚,不攻自破。
助力曹操攻破袁绍大军后,许攸开始飘飘然了,觉得自己在曹操那里功不可没,加上一起长大的交情,曹操必定会重重赏他。所以不管有没有人,也不分场合,许攸都阿满阿满的叫着曹操,还说要是没有我,你攻不下袁绍之类的话语。曹操听到许攸到处喊自己的小名,很不痛快,他最痛恨的就是别人喊他曹阿瞒的小名。但是许攸却不以为意,他忘记了曹操现在是君,他是臣,他的很多行为都僭越了君臣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许攸口无遮拦,所以曹阿瞒害怕他将以前年少无知做过的蠢事抖露出来,伤害了他的颜面,有损他的威严。所以再三考虑后,曹操决定将许攸处死,
许攸这种背叛故主,还将故主重要的军事布放泄露给了曹操,这样的人品德不行,曹操是一代枭雄,他多疑且生性阴狠,许攸今日能背叛袁绍,他日也必定能为别的利益背叛我,单是这个,许攸就必死无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