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简述柏辽兹幻想交响曲艺术特征
- 幻想交响曲的作者
- 聆听《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 《幻想交响曲》音乐表现内容,是什么风格,主演乐曲是什么
- 幻想交响曲的乐章简介
一、简述柏辽兹幻想交响曲艺术特征
《幻想交响曲》共句5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作者自拟的标题。作品的结构以情节的发展为依据。第一乐章“梦幻与热情”,奏鸣曲式。长大的引子由木管乐器微弱的三连音型开始,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奏出了梦幻般的温柔、忧郁的曲调。随后,小提琴的跳弓引出了圆号演奏的主题,音乐热情迸发。笼罩着温暖色调的抒情主题再现,兴奋的情绪尽在其中。经过相当长的一段过渡,呈示部主部的“固定乐思”由小提琴激动、热情地奏出。炽热的爱情、羞涩的温柔、平和的诗意有机地构成了整个音乐形象的核心。乐队的全奏后,派生于“固定乐思”的副部主题短小而激动有加。展开部经历了三次起伏,低音弦乐器演奏的“固定乐思”咆哮着到达了高潮。乐队静止了3小节后,主题在弦乐伴奏下由木管乐器奏出,魅力无穷,肯定的因素也得到了强调。在双簧管的片刻宁静后,痛苦的感情重又露头,不安的躁动的“固定乐思”在各声部飞奔着,轰鸣着……再现部的主部主题以恬静冲破狂躁的音响,令人耳目一新。乐队全奏的光辉形成全乐章的高潮。尾声中,小提琴在静谧中奏出主题,音乐消失在极为轻柔的梦幻般的和弦之中。第二乐章“舞会”,三部曲式。弦乐的震音、竖琴华丽的琶音构成了引子,表现了舞会华丽和隆重的场景。第一部分的圆舞曲潇洒、柔美而细腻。中段“固定乐思”圆舞的律动隐喻着作品主人公与情人在舞会上的相遇。再现部分音乐欢快而热烈,配器绚丽而多彩。尾声中,木管乐器静静地奏着“固定乐思”,仿佛是对恋人的隐隐眷恋。旋风般的音乐重又将舞会退至高潮而结束。第三乐章“田野景色”,三部曲式。这是一幅充满诗意的风景画。引子是由木管乐器奏出的田园牧歌二重奏。第一部分仍然是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味的旋律。阴暗的气氛出现,中段的“固定乐思”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骚乱,极具戏剧性,是全乐章的高潮。再现部分音乐恢复了宁静安详。尾声中孤独的牧歌凄凄,定音鼓好似天际的滚滚雷声,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第四乐章“赴刑进行曲”,三部曲式。引子中步伐般的鼓声、切分音型的铜管乐描绘了刽子手的队列。主人公杀死了情人被判死刑而押赴刑场。第一部分悲剧性主题阴森恐怖,进行曲主题则威武凛凛。中段由第一部分两个主题的素材构成。再现部分乐队全奏主题,居于统治地位的附点音型将音乐推向情绪的高潮。尾声中乐队突然安静,只剩下木管独奏的“固定乐思”象征着主人公脑海中闪过的恋人形象。突然,全乐队“致命的一击”表现了死刑的执行。定音鼓震撼,大鼓隆隆,强大的全奏和弦乐结束了这一乐章。第五乐章“妖魔夜宴之梦”,自由曲式。短笛尖叫,小提琴高音的震音,铜管乐的颤音、滑奏,这是饕餮魔宴气氛的引子,令人不寒而栗。“固定乐思”变成了“丑恶的舞蹈”,仿佛情人加入了暴饮狂欢的行列。第一部分在丧钟的伴奏下,低音管乐奏出了死亡主题。中段魔鬼的轮舞后,两主题交织再现,乐曲在群魔乱舞的狂热喧嚣中结束。
二、幻想交响曲的作者
柏辽兹(1803—1869),法国作曲家;1803年12月11日出生于拉科特-圣安德烈(La Côte-St.André)的一个医生家庭。
13岁开始接受音乐教育,学习吉他、长笛和歌唱。1821年应父亲的要求进入巴黎医学院,由于热爱音乐,一年后放弃医学院,进入巴黎音乐学院,随叙厄尔(Jean-François le Sueur)等人学习,并因此遭到家庭断绝了对他的经济支持。
1827年,他在一个歌舞剧院作合唱队员,由此持生活。同年参加罗马作曲比赛,虽未取得大奖,但父亲恢复了与他的关系。1828年至英国学习,同时为杂志写了一些音乐评论文章。1830年获罗马大奖,同时他的《幻想交响曲》(Symphonie Fantastique)公演成功,得到李斯特的赞赏。作为获奖的奖励,他至意大利学习,1832年回到巴黎。不久他的《李尔王》在巴黎上演后,得到帕格尼尼的高度赞扬,两人从此成为好友,柏辽兹应邀为他创作了《哈罗德在意大利》。
1841年以后,他曾至德国(1841-1843)、俄国(1846-1847)、英国(1847-1848)等国旅行演出。1869年3月8日,柏辽兹逝世于巴黎。
柏辽兹是一位独特的作曲家,他具有的独特个性,使他无论在自己的国土或所处的时代,以及在整个艺术史上都显得孤立。他的音乐并不象贝多芬、瓦格纳那样含蓄内在,而是具有客观的外向性。他创造的人物都脱离他而独立存在着,而其他作曲家则倾向于把整个宇宙都融合到他们的内心生活中去。因此他本质上是一个拉丁艺术家。同时,他并没有特别的和声、复调才能,也不象舒曼、肖邦或李斯特那样,对浪漫主义语言的创立作出贡献,他经常使用格卢克或贝多芬的语言。但他非凡的调和音色的才能,以及准确地使用旋律表达感情的才能,却是没有任何音乐家能够模仿。
尽管柏辽兹并不精通某一种乐器,甚至不会弹奏钢琴,但他的《配器法》(Treatise on Instrumentation)却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着作,在他的晚年已成为当时的标准教科书。 1803年生于格勒诺布尔的拉科特-圣安德烈,早年学过长笛和竖笛,后来又学吉他,但从未学过钢琴;
1821年他遵从父命赴巴黎进医科学校;
1822年申请学习音乐并开始创作歌剧;
1823年成为勒絮尔的私人学生后,又创作了一部清唱剧;
182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雷哈和勒絮尔;
1827年在奥德翁剧院观看英国肯布尔剧团上演的《哈姆雷特》;进而迸发出对剧中扮演奥菲利娅的爱尔兰女演员哈里特·史密森狂热的爱情;
1830年创作的《幻想交响曲》,副标题为“一个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自传式地描叙他对于史密森小姐的爱情,此交响曲于同年12月5日演出;
1832年12月他终于见到了史密森小姐,10个月后同她结了婚。在此后的几年中创作了一些他笔下最伟大的作品,其中包括《哈罗尔德在意大利》、《葬礼与凯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纪念亡灵大弥撒曲》等;
1841年他的婚姻破裂后,与歌唱家玛丽·雷西奥同居。随后的几年中他经常旅行,访问过俄国、英国、意大利;
1856年开始了歌剧《特洛伊人》的写作;
1858年完成,这部歌剧是柏辽兹的杰作,因规模过于庞大,在剧院上演的种种努力未能实现;
1860-1862年完成他的最后一部歌剧《比阿特丽斯和本尼迪克》后就再没写作;
1869年柏辽兹在巴黎去世。标题交响乐的开创
在柏辽兹的音乐遗产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交响乐。他写了四部交响曲,其它管弦乐作品也不少。理论方面他的《管弦乐配器法》很有影响。在他的作品里,直接继承了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同时又表现了他的大胆革新,创作了自己新型的交响曲即在交响曲的开头和每个乐章都加上标题(有时标题写得很详细),使音乐与文学更为接近,力图将文学中所描写的生动而具体的形象,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使器乐的表现力更加具体和深刻,这就是常被人们称道的“标题交响乐”。
强调音乐的标性内容
柏辽兹以标题交响乐与古典交响乐相区别,强调音乐的标性内容,他认为标题是一种民主的要求,能使音乐得到普遍的理解。对他来说,没有内容,没有标题的音乐是没有的。为此,他以进步的艺术思想对狭隘、庸俗的艺术见解进行斗争,以新颖的艺术形式深刻反映了当时法国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复杂而矛盾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他们的“叛逆精神”,他大胆地扩大了乐队的配备,使交响乐获得新的音色和乐队效果,并在旋律、和声上踏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这一切,对日后欧洲的音乐文化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柏辽兹对浪漫主义音乐影响深远,他的《幻想交响曲》指明了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创作道路,可以说是后来的标题交响曲和交响诗的样板。
创作风格和影响
编辑
柏辽兹喜欢从著名的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这也契合并影响着当时音乐家对于选材的偏好,他的管弦乐序曲《李尔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喜歌剧《比阿特丽丝和本尼迪克》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剧作,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劫罚》的灵感来自歌德,管弦乐序曲《海盗》,中提琴和乐队作品《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取材于拜伦的作品,歌剧《特洛伊人》根据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自撰脚本等等;柏辽兹写了一本经典著作《配器法》,被称为是这门艺术的第一本和最重要的一本专著;除了在音乐创作上的成就之外,柏辽兹也创作散文和音乐评论,并且受到广泛的称赞,他著有自传,如他在自传中所说,就如同一本小说一样曲折精彩,不过虽然他的经历的确非常丰富,他在写自传的时候也常有夸大之处。
三、聆听《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1.第二乐章“舞会”,这个现在听起来轻松无比的乐章,在那个时代可是超越禁忌的大突破。
2.音乐史上重要的标题音乐:
《第6交响曲》(“田园”)贝多芬
《我的祖国》,其中的《伏尔塔瓦河》斯美塔那
《展览会之画》穆索尔斯基
《魔法师徒弟》保罗·杜卡
《动物狂欢节》圣桑
《蒂尔的恶作剧》理查德·施特劳斯
《阿尔卑斯交响曲》理查德·施特劳斯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理查德·施特劳斯
《行星组曲》古斯塔夫·霍尔斯特
《太平洋231》奥涅格
《彼得与狼》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晨曲》格里格
3.第二乐章《舞会》(A Ball):描述“在豪华喧闹的舞会上,作曲家遇见了心爱的情人”。整个乐章笼罩著华丽的舞曲气氛。第一部分是一首流畅动听的圆舞曲,小提琴奏出轻快飘逸的旋律,两架竖琴的精英拨奏,使音乐光彩夺目。突然,年轻的艺术家在人群中看见他热烈追求的女性,正随著乐声翩翩起舞。为表现舞会的情人,柏辽兹巧妙地改变了“固定乐思”的节奏,使它与圆舞曲融为一体。舞会达到了高潮,而艺术家心中只有“她”的倩影。柏辽兹独创性地将圆舞曲引入交响乐,表现艺术家在舞会上与心上人邂逅,内心纠结着兴奋、痛苦与嫉妒。这正是少年柏辽兹爱情的真实写照:
当年家庭舞会上,看到埃丝黛尔与别的男士共舞,他妒忌得浑身颤抖。
四、《幻想交响曲》音乐表现内容,是什么风格,主演乐曲是什么
该作品在浪漫主义音乐最重要及最具代表性的交响曲
幻想交响曲(法文:SymphonieFantastique,作品14)乃埃克托·柏辽兹(又译白辽士)于1830年间所作的交响曲作品。习惯上被认知的名称事实上是作品的副标题。柏辽兹为作品所起的正式名称为:一位艺术家一生的插曲。作曲家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倾注以狂热爱情的哈莉叶特·康斯坦斯·史密逊,爱尔兰籍的莎士比亚戏剧女演员。
本交响曲是一首标题音乐,描绘一个具奔放想像力的艺术家,由于对渺茫的爱情深刻感到绝望,吞食鸦片自杀的故事。虽然在当时交响曲普遍以四个乐章组成,本曲却含有以下五个具有独立标题的乐章。凭借详细的情节,本曲经常被称为标题音乐最优秀,可能也是最早的范例之一。
梦与热情一场舞会园林美景断头台进行曲沙柏特的夜梦
五、幻想交响曲的乐章简介
全曲共分为五个乐章,每一个乐章都附有作者自己加上去的标题:
第一乐章梦、热情:形式上是拥有极长的最缓板序奏的奏鸣曲。序奏用以表现年轻艺术家尚未遇见心上人之前,内心的不安与憧憬。(片段1)
第二乐章舞会:根据作者的注解,本乐章是表现他在一个热闹非凡的宴会中,发现了他的恋人。乐曲为圆舞曲形式,在交响曲中引入圆舞曲在当时可谓破例。(片段2)
第三乐章原野风光:一个夏日的黄昏,在原野上聆听两个牧童相和吹出的笛声。内心里虽然燃烧着微薄的希望,但万一她背叛了我的恐惧与不安,更刺痛了年轻艺术家寂寞的心。此后只剩了一个牧童的笛声,不再有人应和。夕阳西下,最后只有无边的孤独与静寂。(片段3)
第四乐章走向断头台:他杀了爱人,被判死刑,走向断头台。在最后的瞬间,爱人的身影在他的眼前闪现,但是死神很快将她驱赶得无影无踪。
第五乐章魔鬼的晚会之梦--魔女的回旋曲:他看见来参加自己葬礼的一些妖魔鬼怪和令人毛骨悚然的魔女在跳舞。就在这中间,他的爱人出现了,她已经变成了一个气质全失的妓女模样。之后末日经响起,以后魔女之舞与末日经持续并行,由弦乐器的回旋主题与管乐器的末日经同时演奏以构成。(片段4)随后是不安的弓木敲奏声,至此乐曲更加激昂、奔放,最后以狂乱的形态结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