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真的能休学吗
- ...出现这种状况要严令禁止他吗高中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 儿子沉迷手机游戏,不愿意和我们沟通,孩子玩手机怎么沟通
一、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真的能休学吗
中小学生沉迷网络,俨然已经成为影响学生考试成绩以及身心健康发育的最大因素,甚至比早恋危害还要大。经过众多家长的摸索实践得出的结果便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用魔法打败魔法”是很多85后家长的共同想法,传统的说教和棍棒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反而会给学生造成心理阴影或引发逆反心理。相比之下,对症下药的方向教育,要是能运用得当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武汉一小学生家长,让8岁儿子休学一周打游戏
武汉一位三年级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已经严重到影响学习的程度。该男生不仅放学后玩,就连在学校上课的时候,脑子里都是游戏。班主任找他几次谈话教育都无济于事,即使家长不让他玩游戏也没用,学生心思不在学习上,在脑子里复盘游戏,同样对学习无益。
家长经过深思熟虑,跟老师沟通后决定,让8岁的儿子休学一周,专心在家里打游戏。或许通过这种饱和式反向教育,会让学生一次玩个够,以后就不会再沉迷游戏了。
很多网友乍一听会觉得不可思议,休学必然会导致落下学习进度,长时间玩游戏损伤学生的视力。万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适得其反,家长后悔都来不及了。实际上该家长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策略。
即使休学也会早早就叫他起床,每天玩游戏时间要达到16个小时,也就是除了8小时睡眠以外,可以都用来玩游戏。一日三餐家长也不会特意帮他准备,家里食材齐备,他想吃就要自己去做。打完游戏后还要复盘,家长要让学生感受到,职业打游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第一天学生表现得很兴奋,平时的赖床和磨蹭现象都不治而愈。从早到晚沉浸在游戏世界,饿了就去吃凉饭,晚上只睡3、4个小时。家长没有想象中焦虑,内心反而很平静。
家长在网上分享这套教育方式后,很多网友献计献策,还呼吁专业选手陪练,降维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把他吓回学校里去。
反向教育效果如何?网友:希望纳入学校教育
类似的反向教育案例有很多,有些学生酷爱看电视或刷手机视频,家长就让学生一直看,学生睡着了也要叫醒继续看,直到学生表示再也不想看了为止。或许能从某种程度上起到脱敏的作用,以后不会再有那么大的“瘾”。
据悉目前该学生已经玩了3天游戏,被大神虐崩溃4次。家长担心学生坚持不到一周,还鼓励他,说专业选手是轻易不会培养新人的,是看他有潜力才出手相助的,希望他能再接再厉。
每次游戏输了,学生还要总结复盘,家长会认真批改。短期来看,初见成效,至于未来会如何还要交给时间去印证。
其他家长看完直呼应该推广,这种现象尤为普遍,中小学生多少都有点依赖网络。最好能纳入学校教育范畴,让那些沉迷游戏的学生都去参加游戏集训,或许当爱好变成职业的时候,学生的幻想破灭,反而就戒了网瘾。
很多职业联赛选手培养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淘汰的过程,也是戒网的过程。留下的学生可能颇具天分,还能推动该项事业的进步,也算是因材施教。
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若能得以正向引导,会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相反,若是学生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就会逐渐放大,尤其是处于叛逆期的学生,家长越不让做的事,他们越来劲。
普通的说教或强制措施,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棍棒教育也是治标不治本,学生的内心还会对网络游戏充满渴望。即使当下得不到满足,等到上大学后,脱离家长的管教,回加倍玩回来,这也是很多学生上了大学以后就不务正业的原因。
适当的反向教育,会让学生体验到撞南墙的感受。隔岸观火不如身临其境,饱和教育就是要打破学生的一切幻想,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若还心存喜爱,那可能正是天赋所在。要是只是一时兴起,绝对会产生逆反心理,以后再也不想玩游戏了。
家长和学生的沟通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一味地否定他们的想法,懂得换位思考。只不过家长在进行反向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有完善的计划,对学生给予正向引导,以免事与愿违。
二、...出现这种状况要严令禁止他吗高中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如果孩子能以相对可控的方式玩游戏,比如一天半小时等,家长就不一定了,所以一定要随意禁止孩子玩,否则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如果孩子的兴趣是网络游戏,家长也可以把游戏和孩子的其他爱好一样对待。只要孩子在游戏上花费适量的时间和精力,父母也应该支持和积极引导孩子的爱好,即使这个爱好是游戏。
1、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
该学习的时候,让他安心学习,该玩的时候,让他放手玩。如果你强行阻止孩子玩游戏,不仅不会真正阻止孩子玩,反而会鼓励他背着你玩,让孩子养成撒谎、怯懦甚至逃课的习惯,这将很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2、彻底淘汰游戏未必是好事
我们不能完全消除同龄孩子之间的游戏。这将使一些孩子玩游戏,而另一些则没有。当他们在一起聊天时,会彻底激发从未玩过游戏的孩子的欲望,让他们更想玩游戏。还有就是,玩过游戏的孩子谈游戏,没玩过的孩子会无话可说,这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沟通能力。久而久之,在同龄的孩子中,孩子会变得无语。 .所以彻底淘汰游戏未必是好事。
3、了解孩子沉迷游戏的根本原因
多和孩子交流。很多中学生可能因为觉得自己长大了,父母过时了,所以不跟父母交流。这个时候,家长要耐心、主动地和孩子沟通,哪怕一次只有五分钟。了解孩子的想法很有趣,但是上瘾的原因很多,因为成绩不好,或者在同学面前有面子,或者和同学有共同语言,找到根本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为什么高中生会沉迷于游戏?
1.在网络游戏中,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及时的反馈,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要害怕问题和麻烦,重新开始,很简单!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学习中,反馈来不及,一个学期才一次。而一旦跟不上,一步步跟不上,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也没有追赶的机会。
2、孩子可能生活感觉不好,压力也很大。来自学校、老师、家长、同学等的压力都放在了那里。孩子也需要解压,然后逃到网游,发现这里的风景好孤单。结果沉迷其中,也就不难理解了。
3、孩子心理发育处于不平衡状态。由于青春期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增强的自我意识和不平衡的心理发展使他感到痛苦和困惑。当他无法获取相应的知识,解决青春期的困惑时,他会利用互联网来获取这些知识。
三、儿子沉迷手机游戏,不愿意和我们沟通,孩子玩手机怎么沟通
孩子玩手机怎么沟通?
1、在管教孩子过程中,千万不能紧盯着孩子的问题不放,孩子沉迷手机,你强行管控手机;孩子情绪败坏,你歇斯底里怒吼;孩子不愿沟通,你强迫孩子沟通,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费力不讨好。
1、在管教孩子过程中,千万不能紧盯着孩子的问题不放,孩子沉迷手机,你强行管控手机;孩子情绪败坏,你歇斯底里怒吼;孩子不愿沟通,你强迫孩子沟通,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费力不讨好。
2、只有无条件接纳孩子、深入地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比如游戏种的角色或经典句子,与孩子成为一类人,说孩子能听懂、愿意听、能共鸣的话,我们才有机会重新赢得孩子。
3、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当孩子思维或情绪呈现出积极正向的依据或信号,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与改变,父母一定要手起刀落,乘胜追击,帮助孩子建立有利于进一步改变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意向,唯有如此,改变才能持续发生。
4、主动寻找共同语言。孩子与家长之间肯定有不同的喜好,那是很正常的,即使他们是父母抚养长大,但孩子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有不同于父母的爱好这很正常。当孩子拒绝沟通的时候,家长可以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他们的了解,主动寻找共同语言。
5、走进内心做朋友。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条件都很充裕,他们缺少的并不是东西,而是情感的需求,家长需要做的是做他们的陪伴者,走进内心做朋友。孩子之所以会喜欢看娱乐节目,家长有没有想过是因为他们平时的学习压力太大,让孩子觉得只有从娱乐节目中才能获得快乐。
电话和短信剥夺了孩子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容易让孩子变得怯懦、孤独、偏执。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流行病学家艾布·拉姆森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爱发短信的青少年,思考问题难以深入,凡事急于求结果,性格比同龄人更冲动。
频繁给同学、朋友发短信,有可能让孩子们更不会对父母讲真心话,加深父母的失控感和亲子之间的隔阂。另一方面,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同样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这就使得下载游戏更为便利。有的孩子可能会过度沉迷于游戏中,影响其成长。
手机由于屏幕小字体小,比看电脑、电视更“费眼”,使用者经常僵直于一个姿势,专注于屏幕而少眨眼,通常低着头,使眼睛特别易疲劳,也易造成肩颈肌肉紧张、劳损,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姿势或休息,长时间使用手机造成的伤害会比成年人更严重。
大剂量的电磁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还会带来诸如哮喘、白血病之类的疾病。微波对人体眼睛的伤害最大。此外,长期发短信还可能导致孩子手指发育畸形;低头玩游戏等,会对孩子的颈椎带来很大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