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担心我上初中的女儿学坏,我该不该检查下她的手机
- 女儿11岁,现在天天自己躲房间看电脑玩手机,怎么办
- 教育微谈:家长陪孩子时该不该玩手机
一、担心我上初中的女儿学坏,我该不该检查下她的手机
1、作为家长,如果担心女儿容易学坏,最不应该的就是检查她的手机。
2、初中的孩子正是对什么东西都好奇的年纪,也是什么都不怕的年纪。他们想要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从来都不会害怕会出来坏的结果。而且这个年纪正是缺乏自制力的时候,正确的引导能够使他们找回本来的方向。作为过来人,我觉得我有这个发言权。家中的小孩儿也是初中的年纪,却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我们不认识了。
3、他疯狂地迷恋手机,甚至有些荒废学业,任凭家长怎么说都不管用。不是没有想过想要检查他的手机,剧烈的反抗引发更坏的结果。像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般,尝尽了苦头,他还是乖乖回到正路上了。
4、一个不注重隐私男孩子都不想让人检查他的手机,更何况一个娇滴滴的女孩子。感觉她有变化的倾向时,家长应该做的是多沟通多交流,而不是强制行动。
5、这时候的孩子大部分是你不让他干什么他偏要干什么,沟通说不定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毕竟这些孩子都很想要像大人一样,不受家长的歧视。正常沟通一定不要是下命令,这样只会让结果更糟。
6、手机不能代表一切问题,要从细节多观察一下她,或许会有不少收获。还有这时候一定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交友,你需要的是教会她如何正确地辨别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担心什么大胆说出来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7、所以,担心孩子学坏,不应该也不能为了家长的好奇去检查孩子的手机。
二、女儿11岁,现在天天自己躲房间看电脑玩手机,怎么办
1、你好!文卷来帮您解答这个问题,女儿11岁,天天躲房间看电脑玩手机,作为家长要看看孩子到底是学习还是玩游戏,如果是学习,要给予支持,如果是玩游戏,一定要理性的去疏导制止孩子的做法,以免游戏成瘾。
2、女儿11岁,也就是上四年级左右,他们现在正是学习打基础的阶段,所有的课程内容都不能落下,为此,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要。
3、由于疫情时期,学生在家都是电脑或者手机学习,给一部分不自律的学生带来了玩游戏的机会,为此,在这段时间里,作为家长要严格监督学生授课,当学生学习任务完成,就要求学生不再玩电脑手机,培养学生自律的好习惯。
4、如何让孩子不去更多的玩电脑手机呢?
5、首先,家长对孩子理性的一起分析玩游戏的利弊,让学生知道,一旦玩游戏上瘾,就会影响学习成绩,美好的理想就难以实现。为孩子制定一定的作息时间,除了学习一天玩手机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一个小时。并且每天监督实施,该学习时就学习,不该玩手机电脑时坚决杜绝。为此,要让学生做到自强自律,控制自己不去玩手机电脑的习惯。
6、再者,家长可以把学生玩游戏的时间,适当的疏导到其他感兴趣的活动中,可以让孩子每天帮助做家务,学习洗衣服,做饭等等。也可以打球,跳舞,跳绳或者画画等健康的业务活动中去,来分散她的注意力。
7、最后,家长一定要理性看待孩子玩手机电脑,并不是只有弊没有利,多玩这些游戏可以对孩子的智力有一定的提高。也缓解一定的学习压力,但是,只要家长适时把控,让孩子别习惯成瘾就是最好的做法。
8、如果孩子真的不听话,家长也不要激动,等情绪好了和孩子好好沟通,千万不要打骂,越打骂孩子叛逆性越高,往往带来不好的影响。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很懂事了,只要家长耐心教育,经常监督,孩子会通情达理的。
9、别说11岁的,我家孩子8岁一年级也这样的。在家自由度大,父母有父母的事,也不可能24小时盯着他。孩子的空余时间太长。学习又很枯燥。要说让他选择的话,选择玩手机,玩电脑,也很正常呀:有色彩,有动感,还不用动脑筋。
10、父母的担心无非两点:学习、视力。
11、而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就不同了,课时时间、写作业时间占大部分,属于一种整体规范约束状态。
12、神兽难管理,家长盼开学。难管理也是家长极切的盼着开学的原因之一。
13、这也是长寒假出现了一种普遍现象了。我是这么做的,不能任由孩子自己控制时间,一定要参与对孩子空余时间的管理:电视卡拔了,手机基本上是不让他碰,他只有一个上网课的平板,看可以(我比较认同对等互换),写一页作业,10分钟,两页作业,15分钟,3页作业,半个小时。再适量的安排一些家务和互动的环节。
14、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玩手机已经替代了电脑。方便快捷,易入易出,强大的信息量战领了大多数人的碎片时间。凡事相生相克,有好必有坏。迷恋手机,已经成为20世纪最新的热潮与时尚,与时俱进,无人幸免,包括小孩。
15、对于小孩子,手机带给她全新的新鲜事物,视觉体验,随着游戏开发商的不断挖掘,各式各样老少皆的游戏类型让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对于自律性不完全的孩子来说无疑是种灾难。曾经多少父母与与子女为此拉据不断,矛盾剧增。
16、玩与不玩,少玩多玩,何时玩何时止,困扰着很多个家庭。
17、如果将来有一天,把学习融入到游戏当中,在不知不觉中,边学边玩中,轻松掌握知识,增强知识要点。我想这种矛盾纠纷就可化解,母慈子孝,得以实现[捂脸][祈祷]
18、这是家长必须想办法解决的问题。建议先了解孩子在电脑和手机上到底看的什么,玩的什么,分析孩子的需求。再在适当的时候和孩子互相沟通,了解孩子内心需求,和孩子表明家长对他的担心和希望,同时检测家长自己是否榜样的作用没有做好。最后制定双方都要遵守的家庭活动公约,奖惩分明!总之家长应该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示范老师!理解换位真诚相待,上行下效恒古不变!
19、跟你分享一下我同事的一篇文章。但愿能帮到你!最后有她的公众号。
20、你可以安排一下闺女家里的网线,让他想有网就有网的样子,实在不行你就去买个控制器,装上就行了,到时候除了女女儿上网课以外,尽量安排合适的时间有网,在你断网的时候可以给他说,我们出去玩,或者去某某游乐场所,这只是个人建议,请家长谨慎模仿,
21、可以给手机电脑设置密码,有的手机也可以设置屏幕使用时间,设置密码最好要设置那种很难的密码,也可以,只设定指纹解锁,以此来减少孩子偷玩手机电脑的可能性。
22、11岁应该读五年级吧。五年级对于小学阶段来说算是承上启下、比较关键的一年,马上就要准备小升初的考试。
23、疫情期间,学校都采用了线上授课的方式,这与以往的传统授课方式不同,老师无法与学生产生很强的互动与监督,这就要求学生有更强的自觉性与和自制力。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对于很多成绩一般的学生是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对于家长来说,一定要起到相应的监督作用。孩子在家,家长要承担起老师在校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24、写在最后,与孩子的相处中,家长一定要摆平姿态平等的与孩子多交流、多接触、多沟通。雪崩来临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孩子的任何性格行为都是家长的复制品。
25、不说你女儿,夭天在家里玩游戏,我儿子也是这样呢,真拿她没办法,吃饭还要叫他。心塞!
三、教育微谈:家长陪孩子时该不该玩手机
1、教育微谈:家长陪孩子时该不该玩手机
有一种病叫“离不开手机综合症”。病症如下: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网,或出没到一个无讯号区域,就整个人不好了,心里七上八下,没著没落……但是作为家长的你到底知不知道,总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对孩子的伤害究竟有多大?从下面分享的这个小故事里寻找答案吧!
2、有一种病叫“离不开手机综合症”。病症如下: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网,或出没到一个无讯号区域,就整个人不好了,心里七上八下,没著没落……但是作为家长的你到底知不知道,总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对孩子的伤害究竟有多大?从下面分享的这个小故事里寻找答案吧!
3、忙碌了一天,下班刚回到家,就接到了女儿的班主任文老师打来的投诉电话:“思思很不像话,上课让她起来回答问题,她就当没听见。问她原因,她也爱理不理的。”
4、女儿向来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这一点也不像她能做出来的事。我疑惑地望向她,从她脸上看不出任何端倪。我只好向老师道歉:“文老师,我这一时也搞不清楚状况。我先和她好好谈谈,好吗?”
5、接完电话之后,我忍不住问女儿:“老师说的是怎么回事?”我试图理解女儿的行为,“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妈妈知道你不是不懂礼貌的孩子。”女儿抬起小脑袋,瞅了我一眼,没有吱声。
6、“妈妈只要一个解释,又不是要怪你。”女儿依然沉默。我叹口气道:“那你先想想。”
7、直到吃完晚饭,女儿仍然没有想和我说的意思,跑到电视机前看动画片了。我在她旁边坐下来,陪她看了一会儿,等动画片放完我耐著性子问:“可以和妈妈聊聊吗?”女儿嗯了一声,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的广告。
8、“今天为什么不理睬老师呢?”我尽可能让声音听起来温和些,“是心情不好吗?”
9、“嗯。”女儿漫不经心地回答,眼睛依然盯着电视。
10、被人忽视的感觉让我非常难受。一直以来,我尽量平等地和女儿对话。女儿曾开心地告诉我,小伙伴们都羡慕她有个通情达理的好妈妈。而这次,我只需要一个理由,她却视若无睹,当我的话是空气,难道我平时太过于和蔼,反而丧失了家长的威严?
11、一股火从心中腾地烧起来,我轰地站起身,一把夺过她手里的遥控器,啪地关上了电视,居高临下地对着女儿吼道:“你是怎么回事!”
12、女儿吓了一跳,目瞪口呆地看着我,眼里闪过一丝惊恐和受伤。我心一疼,但依然保持着大人的威严,下命令:“马上回你的房间里去,想清楚你到底要干嘛!”她从沙发上弹起来,身影消失在门后,马尾辫一甩一甩的,全是伤心。
13、我沮丧地坐在沙发上,一直没说话的老公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冷静点,你最了解女儿,应该相信她!”
14、是啊,我最了解女儿,她并不是冷漠的孩子,一定事出有因。我站起来,深呼吸,冷静下来后写了一张纸条:“宝贝,你不理妈妈,妈妈很伤心!之前冲你发火了,对不起,希望你原谅我。”我敲了敲门,然后把纸条从门缝塞了进去。
15、两分钟以后,门开了,女儿站在门口,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看到我,她立刻扑过来,抱着我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抽抽噎噎地告诉我事情的原因。原来,今天一起床,女儿就决定做一个实验—一谁的话也不理。
16、我一边轻拍她的背,一边不解地问:“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实验?”女儿从我怀里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妈妈,我不理你的时候,你是不是很不开心?”
17、我点点头,女儿又问:“我看电视的时候,不认真和你说话,你是不是也很不开心?”
18、女儿小声地埋怨说:“我也经常不开心!妈妈,你总加班,没时间陪我玩。”我叹口气道:“妈妈最近太忙了,但妈妈周末带你去公园玩了啊!”
19、女儿眼里噙著泪花,扬起的小脸上满是委屈:“你没有陪我玩,玩滑梯的时候,荡秋千的时候,你都在一边玩手机!”
20、女儿的话如霹雳划过我的心田。现在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我也爱机成瘾,机不离手。很多次带女儿出去玩的时候,等得无聊,就拿出手机刷微信,发信息。不知怎的,想起女儿四五岁的时候,我带她去公园玩耍。她和别的小朋友玩得正开心,一次次大声笑着向我奔过来,阳光下汗水晶莹剔透,满眼都是兴奋,上扬的嘴角全是快乐,跑到我面前对我傻乐。直到我微笑着对她点点头,她才又像快乐的兔子一样蹦开了。
21、我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紧紧地把女儿搂在怀里。孩子是那么爱妈妈,渴望妈妈的随时回应,快乐玩耍时也期待和妈妈分享。后来,女儿大了,我以为她不需要了。也许,女儿已经很多次向我投来期待的眼光,但都被我忽略掉了。
22、我忽然明白了:“你做这个不理睬人的实验,是想让我也尝尝被忽视的滋味,对吗?”女儿点点头,怯怯地看着我。我忍不住笑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方法的确让我感受深刻。
23、我拉着女儿的手,弯下腰,平视她的眼睛,真诚地道歉:“妈妈玩手机是不对。你能想出这个方法说明你很会思考.也很有自己的主见。你让妈妈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但是,下一次,你可以直接和妈妈沟通,别采取这样极端的办法,好吗?”
24、女儿重重地点头:“明天我就去向老师道歉!”
25、那个懂礼貌的女儿又回来了,我决定,陪女儿玩的时候关掉手机,享受高质量的亲子时光。
26、▊家长是什么?一种称呼?一种天生的权力?是的,但......家长更是一种职业!
27、你以为在陪孩子,孩子却发现手机抢了他们的爸爸妈妈!
28、别以为你一边看手机,一边坐在孩子边上就是陪孩子了。
29、也不要以为你开着电脑玩著,嘴上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
30、陪孩子耽误了你的时间,你却耽误了孩子一生。
31、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 80%取决于父亲教导。
32、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由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
33、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人生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34、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谁更重要?答案是都很重要。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事业是否有成就。
35、▊每天给孩子15分钟,你都做不到?
36、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高品质关系的建立,需要每天专注的陪伴孩子15分钟。所谓高品质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父亲或母亲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动,心无旁骛没有跑神,没有想着工作,没有想着压力;固然这些都存在。
37、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坐在沙滩上听海浪的声音,讲解大自然的知识。
38、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观察小动物、小花儿、小草树木。
39、接触可以是不加评判、没有指责、没有轻视、没有打击、没有打断。只是很单纯、很欣赏、很专注、很幸福的,静静聆地听孩子诉说。
40、在聆听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有的是:嗯、哦、哇、是哦、然后呢?还有呢?接下来呢?等回应。在陪伴的过程中,尽可能多一些身体上的接触: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拥抱孩子等等。
41、还有,很欣赏的眼神也很重要。方法还有很多,而最关键的就是:在那个片刻为人父母的你是否是——全身心的同在。
42、▊无论你是否相信,家长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
43、家长这种“职业”的特点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也许你事业有成,但事业的成功弥补不了家庭教育的失败。无论儿女,孩子不是母亲一个人的,孩子的成长教育,你只有一次机会,千万不要错过!
44、▊手机可以50年如一日陪你,和孩子和亲暱时光却会一去不复返
45、送给父母的话:请把手机放一边,如果我们现在30岁,如果我们一直到80岁,我们还有50年的时间可以和手机在一起;只要我们拿起它,它随时在我们身边;听我们召唤.....
46、如果我们的宝宝长大了,如果他们长到10岁、12岁、16岁,你就会发现:他们就会渐渐地越来越需要自己的空间;他们不再咿咿呀呀地“纠缠你”;不再会“无理取闹”地让你陪他;不再会像小宝宝一样扎到你怀里撒娇;不再会拉你在床头,不再会像儿时一样央求你讲个故事陪她入眠;你会发现:在孩子身上,很多和你最亲暱的时光,一旦错过了,就再也不回来......
47、所以,那些——陪伴手机多于陪伴宝宝的父母们:请把手机放在一边,用更多的时间,拥你们的宝贝入怀;慢慢地体味,真正拥有宝宝的这些年吧。
48、要看您和孩子平时的沟通怎么样。
49、孩子玩手机其实属于很正常的现象,青春期到了,班里也是一种氛围,同学们都拿手机你不拿就会显得很那个,大一点孩子懂事了明白手机的害处也还好,就怕不懂事,自控能力极差,贪玩不爱学习。
50、对于孩子只能多沟通,不要说不到三句父母和孩子就吵了起来,最后谈话不了了之,孩子宁可上网和网友倾诉也不愿意和父母说真心话。
51、好好交流,然后了解他的想法,不是让您溺爱他什么都顺着他,家里要有规矩,您做事要有道理。要在孩子面前有威信。不要没有任何理由的去阻止他或者警告他不许做某事。
52、手机最好让他拿着,但是有条件,比如成绩上升了或者保持了上次的成绩就可以继续带,你不管,但是只要成绩下降,到下次考试前就不许带。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还有要言之有理,不要在孩子面前成为一个不讲理的家长。那样的家长是没有威信的。
53、无时无刻不想找一点寄托一点事情来做,
54、从好好学习的角度来说当然不该玩手机,现在智慧手机功能强大,微博、游戏、社交、购物等全部一机搞定,自制力差的基本没办法好好学习,如果能自我控制,学习之余偶尔玩一下手机不失为劳逸结合的好举措,所以总的来说还是看个人。
55、上课就关机吧,安安心心上课,手机以后可以玩,课不一定有的上,孰轻孰重,自己要会判断。
56、关于孩子摔倒的问题,首先要先关注孩子的情绪,摔倒后我们大人不要大声尖叫,可以看下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哭的很厉害,检查一下有没有受伤。如果孩子只是哼唧,可以鼓励他自己起来,如果需要家长抱抱,我们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57、最好是陪着孩子在一旁看书,如果家长在旁边看着孩子写作业,孩子会觉得紧张,像是被监视一样。家长在一旁看书,即安静,又不影响孩子写作业。
58、在过去,很多家庭的育儿观念都是不打不成材,孩子犯了错就得打,而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打骂孩子开始被很多人所抵制,而且国外还有成立“不打孩子日”来抵制打骂孩子的教育方法,但是有很多熊孩子仅仅通过说教是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打还是不打,这让很多家长犯了难。
59、开始的时候可以陪一下,特别是太小的孩子。。不过,太小的孩子不建议学钢琴。。。伤眼睛,容易近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