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不让孩子玩任何手机、电脑游戏,这种教育方法合适吗为什么
- 孩子玩手机毁掉学习,完全不让他们不接触手机又不行,怎么办
- 作为父母,你会主动让自己孩子接触手机里的小游戏吗为什么
一、不让孩子玩任何手机、电脑游戏,这种教育方法合适吗为什么
孩子两岁之前,拒绝任何手机、电脑游戏,是合适的。考虑的因素很多,孩子的视力、思维能力发展等。孩子两岁之后,不建议完全拒绝,应该有限制的允许。
为什么?因为电子产品是本身无错误,沉迷其中,因为使用者自制力不够。孩子总会长大,那时候,家长就控制孩子不了了。
我身边一个例子,一个男孩,家里管得特别严格,从小不给孩子玩任何手机、电脑游戏等等。但是,孩子四年级的时候,到同学家去玩,第一次接触游戏,孩子异常兴奋。突然感觉到,原来还有这么好玩的东西。自那以后,孩子就找机会出去玩儿游戏,同学家,网吧,各种玩儿,上瘾了。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对比与其他孩子,在家里也有机会玩游戏,早就接触过,对这个,喜欢玩,但是能够有控制!知道节制,对于稀松平常的东西,孩子不会上瘾。
还有一个例子,我们大学同学,那个孩子入学成绩很好,家里的独生子。到大学之后,沉迷于玩游戏,每天不去上课,这种情况,老师也没有什么办法管。后来,家长来学校几次,劝说孩子,可是已经不管用了。大二的时候,学校劝退了。
在家长的严格控制之下,孩子不玩手机和电脑游戏,孩子是被动的。但当有一天,孩子接触到了,孩子更容易上瘾,一旦脱离家长的控制,孩子就会沉迷游戏,难以自拔。与其这样,还不如从小就让孩子,适当接触,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游戏不是洪水猛兽,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只是需要有所控制,不能被游戏控制。
教会孩子自我管理,比家长严格要求更有效!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的自制力有多强!很多孩子学习不好,或者由好到差,甚至一落千丈,都是这些电子产品惹的祸。全国有多少孩子受到电子产品不同程度的影响?我看有70%以上。
我们这儿有个孩子考入东北的一所985大学计算机学院,大学一年级就迷上了网络游戏,因为挂科太多,没有拿到大学毕业证,然后直接将行李搬进了大学对面的网吧里,一玩就是好几年,后来他叔叔从千里之外寻到网吧的时候,这孩子差不多像犀利哥了,当时一些报纸和电视上都报道过,有的电视台还做了节目。
我曾经家访过一些孩子。有的孩子从早到晚就在电脑上或者手机上玩游戏。语言功能已经退化,连基本的礼节也没了,老师到家,连眼皮也不抬,家长说什么也无动于衷。这样的孩子,已经毁了。
还有好多孩子,自从住了校,买上手机,学习就一落千丈,原本有很高的理想,现在都不复存在了。
这些电子产品虽然也有很多的益处:比如可以方便的查找资料,一些学习软件也是不错的,方便与家长联系,游戏对手指的灵活性、大脑的开发也是有好处的,但相比危害,这点益处又显得微乎其微了。而且一旦迷上了游戏,这些功能一般就不用了。
很多孩子买了学习机以后,绝大部分也是玩游戏的。
因此,如果让孩子不玩任何手机,不玩电脑游戏,不仅行得通,而且非常好。
实际上,很多学校也是这么要求的。
如果一个孩子的生活很充实,不空虚不无聊不无所事事,那么就算你给孩子一个手机,他都不会想玩!我家丫头三岁半不到,邻居有一个四岁多一点的孩子,两个人都是幼儿园小班的!那个小男孩,父母专门给他买了个智能手机,我们幼儿园就在我们小区附近,走路五分钟路程!小男孩上学路上抱个手机玩,去了幼儿园,把手机交给老师,放学拿着手机再一路玩回来!家里老人父母还很得意,逢人就说孩子乖,不哭闹!我家女儿你给她手机,她最多看看手机里拍她的小视频!看了一阵就腻味了,不想看了!要大人跟她一起玩!三四岁的孩子,自制力正当需要家长一点点去给他们引导建立的时候,你给他们一部大人都戒不了的手机!那真的是爱吗?我亲戚家孩子,三年级了,那孩子做作业各种磨蹭,能从周五放学磨蹭到周日早上很晚才做完!这个孩子,自控力差到何种地步,能晚上趁大人睡着了,去大人房间偷拿大人手机,一个人躲被窝玩到凌晨一点多被发现为止,这事还干了不止一次!一个没有自制力的孩子,脑子再聪明有啥用!这种孩子,你再推迟年龄给他手机都没用,一接触就一发不可收拾!
我也不是教育专家,但是我自己觉得,给不给孩子玩手机,要因人而异,具体看待!在孩子自控能力没有培养好之前,不要去尝试,要看手机也是为了学习而用,那些六岁前的孩子,如果没人带着玩游戏,他们自己也想不到的!等自控能力培养的有成效了,可以规定看手机时间!孩子就应该亲近自然,多跟同龄人接触,热爱运动!低龄孩子生活的充实,想都想不起要玩手机的!
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把这个“孩子”定为幼儿园后,也就是排除婴儿时期,从孩子进入幼儿期后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婴儿时期的孩子,玩手机直接就是对身体特别是对眼睛的伤害,应该坚决杜绝!
对于进入学习阶段的孩子,不让孩子玩任何手机、电脑游戏,这个就绝对化了。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超过了度,就是走向了事物的反面,真理就变成了谬误。所以,我们常说,真理跟谬误只差一步,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为何要控制孩子玩手机玩电脑,并非手机电脑是洪水猛兽,有害无益。而是因为网络游戏的诱惑力太大,容易沉迷。也就是说,我们防控的是孩子沉迷游戏,而不是孩子游戏。
只要达到了防沉迷的目的,对孩子玩手机玩电脑,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就是可以的。网络如果全部是害处,那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网络。网络对人类是绝对有益的,就是被人们诟病的网络游戏,只要是健康绿色的,对孩子也是有益的。益智的游戏很多,并非所有的游戏都是有害无益。
现在,当我们很多人在对手机电脑痛斥之时,少儿编程正在悄然兴起,被很多人视为下一个“奥数”,如果孩子连电脑为何物都不懂,还谈什么编程呢?孩子接触手机电脑,才会学会使用它,这是很简单的常识。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21世纪的网络时代,你彻底断开了孩子跟手机电脑的接触,孩子被你打回到无网络的20世纪,孩子怎么可能与时俱进,怎么跟得上网络时代的步伐?当你这样禁锢孩子,你的孩子达到走入社会年龄时,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会茫然无知,在外人眼里,不就是出土文物吗?恐怕没有一个家长,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这样的吧?
手机电脑都是工具,而且是学习的工具,你不让孩子接触工具,孩子肯定不会使用工具。当别人的孩子,在用手机电脑学习创业时,你的孩子因为你的禁锢,这才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放纵孩子玩手机玩电脑是错误,那样会导致孩子沉迷网络,走向歧路;绝对地禁止孩子接触手机电脑,同样是错误的,会让你的孩子落后于时代,成为他们走向社会的阻碍!
孩子小时,不让玩电子产品,还有可能,
孩子大了,不让玩电子产品,不可能,也不合适。
一般来说,孩子10岁前,越晚接触电子产品越好。
家庭教育工作中,接触到有的孩子三四岁就离不开电子产品,不给,就满地打滚,闹的不行。
了解原因发现,有的因为父母忙,觉得陪娃费时费力,索性让孩子玩手机、ipad,给孩子找个"电子保姆",
孩子有了这个保姆,倒是乖乖听话了。
可更大的问题来了:孩子离不开电子产品了!
近视、不爱和小朋友交往,上学后,不注意听讲,成绩差。
因此,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早,越不利于大脑发育,越不利于专注力的提高。
初中后,可以和孩子约定,适当玩点电子游戏,看看适合的内容。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在意同伴的看法,如果,绝对拒绝电子产品,和同伴没有共同话题,孩子会感到自卑。
对于电子产品,过于压制,反倒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一定要淡化处理。
同时,多鼓励、多带动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活动占领精神阵地,孩子自然不会成为电子产品的奴隶。
不让孩子玩手机、电脑游戏,是为了不让孩子得网瘾。那会不会得网瘾呢?可能性不小。君不见杨永信之流的虽然很多家长对他深恶痛绝,但还是有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去戒网瘾。因为那些家长们觉得得了网瘾的小孩已同废物一般,不如去杨永信那里试试。这当然是最糟糕的一种做法。
次糟糕的,就是为了防止小孩得网瘾,家长、老师一般做法是严禁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不让孩子有机会上网、玩游戏。不让孩子上网,这是不现实的。这犹如一个在海边长大的孩子,为了防止溺水,不让他下水一样。不玩游戏也不合适,电子游戏就是家长当年的跳格子、掏鸟窝、野地里撒欢。不懂电子游戏的孩子,很容易跟其他孩子没有共同语言;而且,游戏有巨大的魅力,不是靠管就能管住的。甚至有些孩子在家长监督之下,一直很克制,顺利考上清北,到了大学没人管束,拼命玩游戏到荒废学业而被退学。这样的人每年都有。上网、游戏,都是时代潮流,家长要抵抗潮流,既辛苦也不合适。我们能做的就是顺应潮流,把控住方向。
那应该怎么做?游戏上瘾的机制是符合人的心理学,有一定挑战又有一定奖赏,因此需要在生活中找到类似的替代物,比如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做家务、玩乐高、运动、做实验,等等。家长的陪伴,是引导孩子的最好课程。
和众多的家长一样,作为一名学生的家长,我也有类似的担忧和顾虑。如果让孩子玩游戏的话,他有可能会沉迷其中,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耽误学业。如果不的话,又担心孩子得不到智力的开发,以及和其他的孩子不合群。那么,禁止孩子玩手机,电脑游戏,究竟合不合适呢?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合适的!
首先,孩子对游戏来讲,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兴趣。大部分的孩子一旦接触到游戏,都会沉迷其中很少有孩子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行为。
其次,玩游戏的话,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孩子们原本用于体育锻炼,以及和家人沟通的时间,睡觉的时间都会被占用。部分孩子还一边打游戏,一边吃饭。一边看书,一边打游戏那孩子也不在少数!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这说明孩子已经非常沉迷于其中了!
再次,现在的游戏鱼龙混杂很多的游戏宣扬暴力,甚至是色情。这些东西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孩子从中没有学到好的东西,倒是学了一身的毛病!更有甚者分不清现实与虚拟,前段时间就出现过杀人的蓝鲸游戏!许多的小孩因此而丧命!
最后,很多的家长认为玩游戏对孩子的智力有所帮助,这一点本身就是没有任何理论和实践支持的!许多研究的项目表明孩子玩游戏和智力的提高,完全不是一回事!
游戏带给了我们什么?游戏带给孩子什么?游戏给我们自己的孩子带来了什么?弄清了这些问题,我们将得出来一个非常合适的结论:不让孩子玩电脑和手机游戏是非常非常正确的!
记得去年有一次带儿子去看眼科,医生说:三岁之前的小朋友,每天看电子产品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
三岁以上的到六岁以下的小朋友,看电子产品的时间每天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大家都知道电子产品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不好的影响,又做不到,完全杜绝孩子接触任何电子产品,因为毕竟它也有一些好的。
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经验。亲戚家给自己的孩子是这样安排的:
孩子在上小学之前,每天可以看一集动画片,动画片由可以孩子自己选择,或者妈妈挑选几个之后,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看的,但看完一集之后就要自己关掉。
有一个朋友的做法是:星期一到星期五还是不能看电视,因为要上学,星期六和星期天可以在家看。
每一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安排,记得适量,并提前跟孩子商量好,然后去执行。
手机游戏,电脑游戏的背后是游戏设计人员埋下的一个个「钩子」。
这些「钩子」可能是声音,操作的反馈,游戏中的奖赏,等等。目的就是让人上瘾——总是想着去玩游戏,玩起来就停不下来。
沉迷电子游戏的成人大有人在,他们尚不能摆脱「钩子」,何况那些年龄尚幼的孩子。
乔布斯等美国科技界的大佬,他们是坚决禁止年幼的孩子使用iphone、iPad的。他们给孩子买了几百本书。大佬们深知手机这种电子设备,以及那些app、游戏背后设计的原理,孩子们无法抵抗这些「钩子」。一旦钩住,想跑脱很难。
1.让孩子完全脱离网络是不可能的,这是很不现实的。什么事情都是都两面性的,我们不能只看到手机电脑网络的坏处,就算在你面前他不玩,你不在的时候他会不会玩呢,再有看着周边的人都有他会是什么样的心理呢?
2.不懂网络也算一种文盲,网络性质的文盲。21世纪就是一个网络时代,大家或多或少的都要接触一些。网络的好处大家也都知道,信息的流通和只是的传播多数都是通过网络来的。
下面说一下孩子怎么正确的接触网络!
1.电脑或者手机的用途作用,给孩子手机或者电脑一定要以学习或者联系为作用,可以用那种非智能的手机作为联系只用,可以在你陪同下用电脑查资料。
2.用手机电脑适当的放松,手机电脑可不可以玩,当然可以,但是要有节制,这方面家长要立下规矩。
3.控制好时间。这是很关键的一点。孩子对电脑感兴趣是很自然的事情。毕竟时代的发展使电脑成了现如今娱乐的宠儿。主动提出让孩子玩电脑,可以让孩子欣然接受你的控制。准备好闹钟,设定时间为半个小时。在时间快到时要提前提醒,好让孩子做好准备,一般我是提前五分钟。第一次就要坚决执行,不可拖延,让孩子认识到守时的严肃性。哭闹是不管用的。
4.尽量在刚开始时陪着孩子一起玩,一方面是做好控制、监督,另一方面也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最后说一下,一定要让孩子多和同龄人接触,出去运动,培养兴趣爱好,不要让网络成为他惟一的娱乐。
二、孩子玩手机毁掉学习,完全不让他们不接触手机又不行,怎么办
1、网上流行一句话:要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不少老师也会不断向家长灌输这种观点,似乎只要孩子触碰了手机,成绩必定下降,手机成了影响学习成绩的罪魁祸首。于是学校,老师,家长严防死守,坚决杜绝孩子接触手机。但是效果如何呢?手机如此普及,几乎到了人手一机的地步,孩子又不是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之下,所以不让孩子接触手机几乎是不可能的。
2、孩子接触手机是否百害而无一利呢?当然不是,如果让孩子和手机完全绝缘,对孩子来说,未必见得是什么好事。资深老师认为,凡事都有一个度,只要这个度把握好了,手机也未必不能成为孩子学习,成长的帮手,如果完全不让孩子接触手机,孩子是要吃亏的。
3、现在线上学习如火如荼地展开,一些平时接触手机的孩子很容易上手,因为他们平时也会运用手机查找资料,会使用一些学习方面的应用,所以操作起来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平时完全不接触手机的孩子这个时候就有点手忙脚乱了。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家长可能还能辅导一下,上了初中高中之后,家长就力所不及了,有了手机,他们可以自己查阅资料,观看一些名师的教学视频,对学习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4、学生比较看重和同学之间的友谊,总是害怕自己不合群,希望自己能多一些朋友。如果孩子长期孤僻,没有朋友的话,也会对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5、有了手机,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资讯,和朋友之间交流也会有更多的话题,这样孩子就能够比较合群了,如果不接触手机,不能够及时了解信息,对大家关心的话题一无所知,会变得无趣,这样会失去很多和同学交流的机会。
6、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拿手机玩游戏,其实游戏并不是洪水猛兽。我对某中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其实有百分之八十的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也是玩游戏的,只是他们比较自制力比较好,能够节制自己的游戏时间,初中生完全不玩游戏的学生比较少。在游戏中,也能培养团队精神,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一谈起游戏,学生们的共同话题就多起来,在一起玩起游戏来,即使平常有一些矛盾也烟消云散了。游戏不是不能玩,就是要注意这个“度”,注意有节制,不能沉迷。
7、手机的主要功能就是沟通,交流,有了手机,不仅是父母和孩子额度交流比较方便及时,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沟通也会比较顺畅。很多学生跟老师当面交流有点障碍,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通过手机,通过聊天软件沟通交流就比较顺畅了。
8、手机中的聊天软件也可以方便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小孩子大了,很父母的言语越来越少,但是跟同龄人的话题可就多了,在聊天的过程中,自然也能锻炼孩子的沟通交流能力,交到朋友,经常看到孩子在班级群中一聊得热火朝天,而在家里,跟我一星期也难得说上几句话。
9、老师,家长把手机看作是洪水猛兽,只要是担心孩子沉迷手机,荒废学业。但是手机如今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使用最多的工具,完全杜绝孩子接触手机事不可能的,只能是正确引导,规范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10、所谓“堵不如疏”,杜绝孩子接触手机,只会激起孩子更大的兴趣,一旦接触,沉迷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正确引导,协调好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充分发挥手机的正面作用。
三、作为父母,你会主动让自己孩子接触手机里的小游戏吗为什么
你好,我是俗人凡语说教育。看到你的问题,我可以肯定地说:
我不会主动让我的孩子接触手机游戏的,而且,假如孩子通过别的渠道接触网络游戏了,我也会想办法慢慢纠正孩子打游戏这个事情的。
前两天刚有报道,浙江余杭区一名15岁女孩,因为每天沉迷游戏被其母亲关闭路由器断网。小姑娘不仅动手打了母亲,还爬上三楼窗台要跳楼,幸亏被民警及时救下。
你愿意看到你的孩子长大后也这样吗?有家长可能说了,让孩子每天少玩一会不会有问题的。可以肯定地说,有这种想法的家长是大错特错。
从古至今,赌博的那些人,哪个不是说就玩一下?所有上了“瘾”的习惯都是病,你看看“瘾”这个字怎么写的!网上也能看到,有些家长实在无奈,最后到一些机构对孩子采取“电击”的治疗方法戒除网瘾。
一旦让孩子上瘾了,痛苦的是家长,孩子已经沉迷网络,忘乎所以了,哪来的痛苦?所以,从源头上杜绝孩子接触游戏是最好的办法。
2、打游戏对孩子身心健康有影响。
长时间打游戏影响视力,长时间坐着不动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这些都是家长非常明白的。打游戏还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游戏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孩子过早接触这些肯定会有不良影响。孩子沉溺在网络世界中,容易变得孤僻、冷漠,对现实世界和身边的人不关心、不感兴趣。
至于有人说,还有一些开发智力的游戏可以让孩子玩一下呀?这些游戏到底能不能开发智力无法衡量,但是,以开发智力为理由玩游戏的孩子迷恋游戏倒是很多。所以,不要对任何游戏抱有一丝善念。
有人曾经做个一个心理学测试,测试的结果显示:所有吸毒的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比如焦虑、紧张、忧郁等等。而迷恋网络游戏的人,其结果也都高于正常值,无一例外地提示,具有心理障碍问题。
4月12日,浙江余杭要跳楼的那个15岁的初三女生,每天在家玩游戏15个小时。一个面临中考的学生,一天大半时间都在打游戏,哪个家长能不着急?家长一着急,孩子寻死觅活,这样的事情家长更头疼。接下来不知道是孩子妥协呢还是父母妥协?
孩子一旦迷恋上游戏,是非常难以控制的,时间都用来打了游戏,什么时间去学习呢?孩子已经顾不上了!
所以,我特别反对家长主动带领孩子进入游戏这个领域,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培养一些健康的行为习惯,尽量避免孩子迷恋上网络游戏。
“孩子沉迷网络,根本上,是给那些从来没有认真去给孩子营造一个欢乐、温馨、有趣的成长环境的父母们一记耳光。”
书里的世界琳琅满目、丰富多彩,让孩子的头脑先被书籍占领了,有了爱读书的习惯,后面很多不良习惯对他的吸引力都会减弱。
2、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养成一项体育爱好。
体育爱好可以健身。爱好体育的孩子也都比较开朗,善于和别人交流,这也是杜绝孩子对网络上瘾的一个办法。
3、家长从自我做起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很多家长不愿意陪着孩子玩、做游戏,顺手就给孩子扔个手机,孩子也安静了,家长也省心了。殊不知,这已经被定义为父母对孩子的“冷暴力”。
也就是说,这种管教孩子的办法是错误的,是对孩子有害的。所以,家长从自我做起,扔下手机,全心全意陪着孩子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杜绝孩子迷恋网络的办法之一。
总之,千万不要以任何理由在孩子小的时候,还没有自控力的时候让孩子接触网络游戏,否则,你会后悔的!
我是俗人凡语说教育,希望我的解答能解决您教育孩子的困惑。还希望多多关注,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