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学生们可以玩手机吗
- 小孩玩手机好处与坏处
- 孩子打游戏真的能增智吗
一、学生们可以玩手机吗
1、学生的手机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用途:通话、打游戏、搜题、看视频。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玩手机,90%以上都是在玩手机游戏,可见手机网络游戏是造成学生沉迷手机的主要诱因。现在许多的网络游戏,主要的玩家竟然是中小学生。我教过的一个学生,成绩一塌糊涂,每次上课他都在睡觉,即便把他叫醒,不出5分钟准能再睡着。后来把他的爷爷请到学校了解情况,发现该学生晚自习放学回家之后,不是睡觉而是看手机。据他爷爷说,有时凌晨两三点钟还发现他在看手机,让他睡觉,他装模作样的睡下,但我走后他又看了起来,说过他也骂过他,但不顶用,后来索性也就不管了。还有这样一名学生,成绩还不错,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上课老走神,眼睛看黑板时老眯眼,成绩逐渐下滑。后来结合家长了解到该学生最近迷上了手机游戏,白天不敢玩,学校有规定,只有到了晚上,放学回家之后,躺到被窝里,用被子蒙住头,开始玩手机,由于害怕手机亮光被家人发现,就一直坚持在被窝里打游戏。由于晚上休息不好,所以白天上课走神;由于手机屏幕亮光及辐射,眼睛很快近视了二百多度。后来该学生的父母强制他交出了手机,每晚都监视他睡觉,该学生慢慢的又恢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可见手机游戏是影响孩子在手机中无法自拔的罪魁祸首,但现在网络、电视中还不断的有游戏的广告。
2、学生玩手机,除了玩游戏还有部分学生为了看视频,还有部分学生是为了在学习中作弊,利用手机软件搜题的答案,省去了自己动手动脑做题的麻烦;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竟然背着监考老师利用手机搜答案。这些学生虽然说利用手机没有达到成瘾的程度,但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3、也许看到这里,有的家长会说,手机对学生是百害无一利?其实不然,现在的孩子出生在信息化时代,周围到处都充斥着信息化的气息,让学生完全不接受、不使用手机也是不可能的。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大多数功能是积极有益的:通话功能、信息传递、购物、收付款、网上银行、导航、查天气、……,功能实在是太多太多。针对广大中小学生,手机可以看云课堂,听老师网上授课,接受教师网上辅导,还有各种学习软件,像盒子鱼英语、洋葱数学等,有手机在手,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科的知识。学生利用手机可以看教师的微课,可以搜到某个知识点的讲解等,可以这样说,如果学生正确利用手机,那么手机就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对孩子的成功,是大有作为的!
4、说到这里,家长也许会说,成也手机败也手机,作为家长到底让不让孩子看手机呢?我个人认为,你可以大胆的把手机给孩子,但你的手里必须有根“绳”,时时控制着手机。在农村,由于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如果给孩子一部手机,父母大多不能控制这根“绳”,所以这时候父母必须放权给孩子的其他监护人和老师,让孩子的其他监护人和老师多和父母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举动,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在农村之所以有那么多被手机毁掉的孩子,大多数是因为父母只给了孩子手机但没正确引导,甚至是放任不管,孩子的自制力又不强,所以被手机毁掉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父母都在孩子身边,可以定时让孩子看手机,并且严格限制孩子所看内容。可以让孩子利用手机学习,学习之余也可以让孩子听听音乐,看看电影,父母也可以适当让孩子利用手机购购物、打打车、管理自己的零花钱等,孩子在学习中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手段,在以后就业时可能占有一定的优势。如果父母完全不让孩子接触手机,等孩子长大之后,一切都和社会信息脱节,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残忍的!
5、综上所述,作为父母、老师,不能拒绝信息化的发展,对学生玩手机现象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更不能谈手机色变,我们应该给学生积极正确的引导,对于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的学生,必须给予适当的惩戒,使他们走上正常的学习生活。只要家长们对孩子玩手机现象不听之任之,孩子适当的看看手机还是有好处的!
二、小孩玩手机好处与坏处
先说说,玩手机真的需要严格禁止吗?其实未必哈。凡事都有两面性,虽然我们不提倡小孩子玩太多手机,但一味放大坏处,对好处却一概不视,也不是科学育儿应有的范儿。
宝宝2岁之后,认知开始发生变化,进入了“使用符号且有思维能力”的新阶段。比如他们可以把手机上出现的画面、按键,父母如何操作等信息汇总到脑海中,然后得出“手机上的小方块是可以打开的”这样的结论,描绘成脑海里的“认知蓝图”。等抢到手机后,重新开启“认知蓝图”,尝试运用各种策略去验证,是否符合自己的认知。
他们可能会长时间按着图标看看会有什么结果,或者按着APP小方块上的小角看看能否打开。这种有意识的尝试,虽然会碰壁,但却大大锻炼了他的思考力。下次如果再碰到自家熊孩子误删APP或误拨朋友电话的情形,深呼吸,心里的怒气通通赶出去,要知道宝贝正在努力开发小脑瓜呢!
2.玩手机可以促进宝宝自我觉知与早期情绪的发展
几乎所有的宝宝都爱看手机上的照片和视频。当你指着照片念出他的名字,他会表现得害羞想要故意推开手机;当你翻看他跳舞的视频,他又会快乐地手舞足蹈。显然,他已经认识自己并感知到了情绪,这是件好事!早期情绪就像人的“第二语言”,越丰富,就越容易和他人交流并建立起社会关系。
同时,玩手机也让孩子小有成就感。当他成功打开手机上的图标,可要记得及时鼓励他哟!
三、孩子打游戏真的能增智吗
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玩电子游戏,因为在他们看来电子游戏会让孩子玩物丧志。其实并不是这样,适当让孩子玩游戏其实是可以益智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
玩电子游戏可以让孩子变得聪明?很多父母一看到这句话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他们看来,玩电子游戏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那么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大家赶紧看过来。
在这份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发布的《儿童玩电子游戏时间,与心理健康、认知和社交能力方面存在关系吗?》报告中指出:每周玩电子游戏时间达到五个小时的孩子,其不仅在学校表现会比其他孩子更好,而且心理健康、精神状态也比较好。这份报告的研究对象是欧盟六个国家六到十一岁的孩子。
在大家的印象中,玩电子游戏对孩子来说一点好处都没有。但是其实如果孩子和同伴玩同一款的游戏,对孩子的社交是有利的,而且可以让不喜欢运动的孩子学会如何进行团队合作。而且电子游戏可以提高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根据一份研究表明,电子游戏能够提高孩子推理能力、记忆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就是,要让孩子适度玩游戏,而不是对游戏上瘾。
▼面对孩子玩游戏,家长可以这么做
孩子玩游戏是让很多爸爸妈妈都头疼的问题。虽然不想让孩子玩游戏但是面对孩子的哭闹很多家长最终还是会投降,可是游戏玩久了对孩子的伤害可不小。那么,到底要怎么办呢?其实如果孩子想要玩游戏的话,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既然玩游戏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大家不妨让孩子玩一玩,但是要注意控制时间。那么让孩子游戏多久才合适呢?关于这一点每个人的观点是不一样的。一天十分钟有点少,如果孩子正在兴头上的时候时间到了,反而会让孩子对游戏更加割舍不下;每天玩半个小时容易让孩子对游戏上网。如果一个星期让孩子玩一次的话,时间间隔有些久,那么游戏就变成了对孩子的奖励或者让孩子失去对游戏的兴趣。
其实,面对孩子喜欢游戏,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如果不想要让孩子玩游戏的话,那么家长首先自己就要做到玩游戏,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里的游戏给删掉,给好孩子树立榜样。如果家长自己玩游戏却不让孩子玩的话,反而不好。
其实有时候让孩子玩游戏也是可以的,如果大人都觉得游戏有意思,那么对孩子来说肯定更有趣。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但是玩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出去转一转。总之,对付孩子的手段是很多,家长要赢取孩子的信任,将孩子放在一个平等尊重的位置来对待,这样孩子才会听从父母的要求。
想要孩子更聪明,除了让孩子合理玩电子游戏外,我们还应注意一些生活小细节。具体怎么做?下面爸爸妈妈们赶紧学习一下吧。
相关研究表明,学习音乐会让孩子智力有所提高。在考试中,学习音乐的孩子表现更加出色,而且平均分数也会更高。
孩子大脑发育需要葡萄糖、VA、VB、叶酸等多种营养元素。吃营养丰富的早餐奶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
家长可以在早餐中给孩子提供豆制品、新鲜的水果蔬菜等食物。
自由玩耍对孩子很重要,不利于其健康、快乐成长。在玩耍中,不仅可以孩子满足情感需要,还能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
电视对人体会产生辐射,且长时间看电视容易使眼睛疲劳,导致近视等视力问题,所以家长有必要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孩子每天看电视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家长可以陪着孩子看纪录片、高品质动画片和电视节目等。
家长可以带孩子外出晒太阳,或者做跳绳、拍皮球等运动,都可以达到锻炼孩子身体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应控制孩子的运动量。强负荷的运动,尤其是无氧运动不适合小孩子。其实,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运动或者是一些可以锻炼身体灵活度的活动。
阅读是一项益智活动,能够提高孩子的专注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经常看书的孩子,其读写、算术能力比起同龄人都会好一些。而亲子阅读能够让孩子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让孩子拥有充分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如果孩子作息规律的话,那么其在数学、阅读等方面的能力都会优于同龄人。不仅如此,良好的睡眠对孩子长高也有帮助。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每天的睡眠时间要在十一到十二个小时。
小孩子都喜欢玩玩具,好的玩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觉有趣,而且可以开发智力。比如积木玩具,孩子在玩之前要先想好要搭什么,要考虑用哪些积木来搭,对锻炼孩子的想象能力、空间思维等都很有好处。家长可以给孩子选择益智类玩具。
家长需要对分年龄阶段对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科普,让孩子对社会、自然等有更加充分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