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如何看待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
- 青少年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危害
- 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四个原因分析
一、如何看待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家长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采取措施。我的看法如下:
1.适度的手机游戏没害处,但过度沉迷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长时间玩游戏会导致孩子睡眠不足、视力下降和肥胖等,并且容易产生游戏依赖,影响学习和社交。
2.家长要设定限制,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可以不让孩子在学习和睡眠时段使用手机平日里也设置每天玩游戏的最大时长,逐步减少。
3.要注重游戏内容的监管。不同类型的游戏会对孩子产生不同影响,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合的游戏,避免暴力和不良内容。
4.家长要分享其他娱乐活动。不要让手机游戏成为孩子唯一的娱乐方式,家长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运动、手工作品、阅读等其他活动.培养更加丰富的兴趣爱好。
5.要与孩子沟通,了解玩游戏的动机。有些孩子是出于好奇和探索,有些孩子则是为了排遣寂寞或压力。家长要与孩子交流,指导他们建立更加健康的情绪调节方式和生活习惯。
6.家长也要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家长的手机玩游戏习惯会直接影响孩子,所以家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过度沉迷手机,给孩子设置一个好的榜样,共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综上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是一个家庭教育的问题。家长要有所警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孩子养成适度且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娱乐方式共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需要家长的时间与耐心但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青少年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危害
青少年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危害,游戏相信很多人都喜欢玩。但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应该过度沉迷于游戏当中,容易毁了自己的前程,下面分享青少年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危害相关内容,一起跟随我来看看吧。
迷恋游戏,通宵达旦地玩,能达到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地步。身体伤害很大!尤其对脑部的伤害很大,上网打游戏时会暂时降低智商,时间长了会导致智商下降。
由于网迷对网络有着很大的依赖心理,轻者影响学习,使注意力难以集中,重者可能会心理变态!!部分网瘾少年会有严重的孤僻倾向,甚至会产生与人交往的障碍。
进出网吧的大多是中小学生,他们大多没有收入,为了能弄到上网的钱,有的敲诈,有的抢劫。还有一类人进出网吧,他们纯粹是敲诈一些小学生,经常有打架斗殴的事在网吧发生。
学生一旦迷恋上网,成绩肯定会直线下降。其主要的问题是上网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有个例子,一个孩子初中开始时成绩是全班第5,仅仅一年就降到了倒数第6名,由此可见其影响!
大多数网吧都未请专业人员安装安全设备,也未经消防、安全、文化、卫生等部门允许,更没有保安人员,所以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第一、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大量案例已经证明,上网成瘾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甚至出现个别青少年几天几夜在网吧游戏因疲劳过度而猝死的极端事件。
陶醉在网络游戏中的青少年往往深陷网吧不能自拔,劳心劳神。即便他们离开网络游戏,也常会出现头晕、眼花、食欲下降等各种症状。
第二、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专家指出,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由于长期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往往会把虚拟的网络世界当成现实生活,其思想和情感都会与现实生活脱节,在心理上则表现出自我封闭、自以为是等抑郁性神经症。
这些青少年虽然能通过虚拟世界中的打拼、搏杀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但他们无法从中提高自己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因此沉迷网络游戏的人一旦回到实际生活中,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以致他们在现实的困难面前总是选择逃避。
第三、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学业。
学生上网成瘾造成学习成绩不合格而最终被迫退学的报道,这些年来屡见各种媒体。
相关数据表明,目前网络游戏玩家中每天玩 3小时以下的`仅占 26. 17%,玩 3至 6小时的占 28. 17%,而每天玩到 6小时以上的竟高达 45. 65%。
第四、诱发青少年误入犯罪歧途。
对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行为自控能力还较弱的青少年而言,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色情情节极可能成为引发他们犯罪的诱因。
在我国,2001年与网络有关的犯罪占总犯罪率的 0. 6%,2002年增加到 7%,2003年达到 13%,而到 2004年已升至 21%。
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学习、生活最主要的两个场所,老师和家长与青少年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关系也最为密切。因此,老师和家长应义不容辞地发挥防范青少年上网成瘾的主力军作用。
三、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四个原因分析
1、现在的孩子沉迷于游戏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因为沉迷于游戏耽误学习,甚至是厌学、抗拒学校不在少数。
2、近日,辽宁省葫芦岛市一名14岁中学女生刘歌(化名)在名为“龙族幻想”的游戏上,一个月内充值6万余元,女生在被父母发现后自杀身亡。
3、5月12日,在广西南宁市某小区一个12岁男孩,因为熬夜玩手机影响第二天的上学,被父亲责骂几句,出门上学后直接跑到楼顶跳下坠亡。
4、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对手机和游戏越来越依赖,为什么他们更喜欢在虚幻的游戏世界里寻找精神寄托?
5、个人总结,有以下四个原因值得注意:
6、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镇化的进程,现在的孩子从小衣食无忧,生活环境好,已经不像几十年前的寒门贵子,渴望通过考学来改善生活,他们没有这个动力。
7、所以,当前的教育指导思想面临新形势下的挑战和创新,以前,分数和学历代表着找工作的筹码,但这些因素对现在的孩子缺乏足够的激励作用。
8、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
9、对于当下的孩子而言,从小生活条件好,又是全家的掌上宝,所以,他们对于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要比以前的孩子来得更强烈,更敏感,他们无比自信又超级敏感。
10、然而我们的教育界似乎没有跟上新的历史发展形势,某些老师试图还是以家长式的作风来对待这些孩子,结果就发生类似缪可馨这样的悲剧了。
11、其次,工蚁式的统一灌输和标准答案教育,和以就业为指导的学习目标,已经满足不了这一代孩子的自我实现需求,于是,他们只能在游戏的世界里实现自我的创造感。
12、由于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居多,往往四五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全家都把孩子当宝,家里的很多事情都不舍得让孩子接触,导致孩子从小缺乏家庭责任意识,认为学与不学都是个人的事情,缺乏担当和家国情怀。
13、想起当年周总理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4、重文轻武的学校教育,体育课作为副课,基本沦为休闲课,加上城市里孩子,平时劳动的机会不多,导致意志力欠缺,吃不了现实的苦,只能在游戏的刺激里寻找快感。
15、现在是高层住宅时代,邻里缺乏街坊式的亲密人际互动。加上功利的教育指导思想,以升学、就业和竞争为导向,使得校园里充斥着冷血的丛林法则,缺乏真挚的师生之情和同学之间的纯洁友谊,孩子们只有在游戏里才能找到那种热血、纯粹的友谊,找到大家彼此真诚合作的那种亲密无间感。
16、现在大家都在谴责马化腾,其实真正应该反省的是我们的教育部门、老师和家长,是否了解孩子,了解教育,要改变现状,就需要有足够的反躬求诸己的自省精神。
17、最新教育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指出,农耕时代,人多力量大;工业时代,知识改变命运;信息时代,少数决定多数。
18、可见,当前无论是国家未来的发展,还是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自我实现需要,中国教育已经到了一个面临创新、个性,各种天才、怪咖、大师的时代。
19、中国要想实现真正的崛起,光靠山寨产品和技术跟随的路子不行,需要划时代的创造型人才,需要爱因斯坦、比尔盖茨和乔布斯这些敢为人先的创新者。
20、我们的教育界,不仅要认清国家未来的发展需要,更要了解新时代背景下的孩子特点以及成长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