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孩子喜欢打游戏并且充钱,作为家长该怎么教育
- 孩子玩游戏,充钱了,怎么办
- 发现孩子玩游戏时充钱,怎么杜绝他这种行为呢
- 未成年孩子玩游戏充钱怎么办
一、孩子喜欢打游戏并且充钱,作为家长该怎么教育
前几天看到有家长发朋友圈,疫情期间孩子在家不好好学习玩手机,给手机游戏充值了2000多元,怎么办啊?
家长懊恼非常,下面的留言也是各有说辞:
A说:你联系客服百反应情况看能不能退款,不行的话投诉那家游戏。
B说:小孩玩手机是怎么充值的,他知道你的支付密码啦?难不成你还录入了孩子的指纹?
C说:我孩子也是自己不知道怎么下载了一堆游戏,不知道开通了什么游戏自动从我微信上扣钱。气死我了。
D说:还是好好管好自己的孩子吧,这多麻烦啊,以后最好是注意点。
那么碰到这种情况到底怎么做呢?
联系游戏公司客服,说明情况,孩子拿自己手机玩游戏,出现大额的游戏充值,退回充值的钱同时封掉游戏账号,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如果是不满8岁的孩子,他的行为是无效的。
家长和游戏公司协商无果,那么起诉时,就要收集证据。首先,对游戏进行截屏,将孩子玩游戏的过程全部记录下来,如何登陆,使用了哪个账号,怎么玩的,怎么充值游戏,游戏充值的清单流水等。然后需要到公证处,将这些操作公证下来。
还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作为监护人,不能有效管理孩子的支付行为的,也应承担一部分损失,法院有可能判令退还部分款项而非全款。具体的情况需要咨询当地的法律机构。
不论上面哪种解决方法,都费时费力,爸爸妈妈们都不会想遇到这种情况。
我们来说说如何避免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在这个手机的时代里,想要孩子不碰手机游戏,客观上很难做到。父母需要接受孩子玩手机游戏的事实
其次,游戏对于孩子的发育有一定的好处。玩游戏需要开动孩子的大脑,锻炼灵活,提升反应能力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而且游戏不仅需要专注还锻炼发散思维的能力。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速运转、不断变化的现状。
我们小时候或现在都或多或少玩过游戏,或者与小伙伴一起玩过游戏机,游戏也带来了很多快乐。
孩子自己下载游戏和充值,爸妈担心孩子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沉迷游戏。那么要怎么做呢?
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表率。如果爸妈自己一直玩手机如何要求孩子呢?
最好是放下手机带孩子一起运动,一起读书都是非常好的表率。如果父母都不玩手机手机陪伴孩子,孩子又如何自己去玩手机呢?
培养更多的兴趣,让孩子喜欢户外活动,结交更多朋友。
例如,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舞蹈,绘画等等。
我就认识一位爸爸,他教自己的儿子下象棋,孩子增加了兴趣外,还培养了一个小棋友。
爸妈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很好的影响了孩子的兴趣发展,可以带孩子一起参与,将他的注意力和视线从手机游戏上转移。
玩游戏之前立下规矩,孩子和爸妈一起执行,相互监督。最好说明如果破坏了规则有什么样的处罚。也可以适当设立奖励,鼓励孩子守约讲信用。
关于规则我们可以参考以下的例子来灵活制定。
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开始玩的时候需要计时,明确结束的具体时间。例如,到了8点20就不能玩游戏了。明确到分钟的具体时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爸妈到时间要收回手机时,可能会碰到孩子讨价还价。
有的孩子会说,“哎呀,再玩一会吧。”“这关我还没有过呢,等一下再结束。”
这时父母亲要谢绝孩子进行"讨价还价",父母不需要太严厉,温和但是一定要坚定立场。可以说“你如果继续玩,我们就按照之前约定的,超过游戏时间的惩罚处理喽。”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父母按照规定执行。
做到以上的三点,相信会很好的约束孩子玩游戏,也能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二、孩子玩游戏,充钱了,怎么办
1、小孩手机游戏充钱,是可以退回的。
2、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无论用多少钱充值游戏都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以要求退还。
3、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充值金额和自己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不能要求退还,不相适应的可以要求退还。
4、八岁以上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未成年人出现大额充值,则认为该行为超出了未成年人年龄和智力状况,如果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该行为是无效的。无效的民事行为,自始无效,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5、如果属于可以追回的情形,需要先联系游戏公司的客服。如果客服可以直接解决的话当然很好,如果不能解决的话,家长可以以对方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请求确认充值游戏的行为无效或效力待定的诉讼。
6、同时作为孩子家长,应当管理好自己的手机,更换复杂的密码,不要让孩子接触到家长的手机。当然,只是通过不让孩子碰手机是无法完全解决问题,传统教育面对沉迷于游戏的孩子,父母想教育也是有心无力,破口大骂吧,最后生气的还是自己,善意规劝吧,孩子远离游戏一段时间后又继续沉迷。
7、想要从源头解决,那就需要家长去了解自己的孩子,要知道自己孩子说出来的是什么,并且给予孩子肯定,不要去一味贬低孩子,这样才能够建议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8、当家长与孩子建立沟通之后,要告诉孩子,他想给游戏充值不是不可以,而是需要询得父母同意,如果不同意,也不要只是说“不同意”结束对话,而是要告诉孩子原因,让她了解父母的为难之处,逐渐承担起家庭成员的职责,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减少孩子玩游戏花几千元的情况。
9、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10、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11、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12、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三、发现孩子玩游戏时充钱,怎么杜绝他这种行为呢
1、既然他有了这个想法那么你已经没有办法完全制止,过度的干预只会让问题愈演愈烈。既然偷偷的充值不好,那就放心大胆地让他充值。既然是孩子又是偷偷的所以目前的金额还不会很大,那么索性站出来给他充值。但是充值的金额和次数要控制。
2、一直充值下去毕竟不是办法。所以你要找到一个更有意思东西用来代替。只有遇到更好的才会抛弃原来的。
3、你想改变他那就融入他,让你成为他的榜样,哪怕是游戏都让他觉得你玩游戏比他厉害,你玩的游戏更好玩你做的事情更有意思。只有这样才能一点点改变它。学校能学到知识也能学到不好的东西。记住你没有办法完全制止恶习,只有正确引导。
4、首先我认为电子游戏同任何一种游戏一样,作为儿童的一种娱乐,并不是十恶不赦,很多玩游戏的孩子都特别聪明。我们要了解清楚孩子喜欢玩游戏并且还不断充钱的原因是什么?我以前见过很多玩游戏不断充钱的男孩,多数是高中生或者大学生,现在只是随着手机的普及,年龄越来越提前了而已。
5、让孩子多表达,也可以提出他的要求。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后,家长先不要马上拒绝或者马上同意,可以同时提出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和期待,家长和孩子达成共识,共同遵守,可以书面签字的方式来确认。
6、告诉孩子,学习和玩都很重要,不反对他玩游戏,但是反对他因为玩游戏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合理的“度”,可以给他举例子,比如妈妈喜欢看电视,但是如果妈妈一天到晚看电视,也不照顾他,也不工作,什么也不做,只是看电视,这个就不合适了。
7、我建议可以把孩子的压岁钱给孩子支配,说明这些钱是给他的零花钱,同时给他建议应该怎么花,如果孩子执意要把钱全都花光在游戏上,那是他的自由,但是全花光了以后不可以再给家里人要。时间长了,他自己会在这方面注意。
四、未成年孩子玩游戏充钱怎么办
1、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可以让孩子去跟着爸爸妈妈去上一天班,或者带着他去捡破烂,让他明白挣钱的不易,从而加以引导让他明白往游戏里充钱是不对的。让孩子意识到,沉迷游戏本身就是不对的,与孩子做一个约定,游戏可以玩,但是要在作业写完,在规定的时间里玩,完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将游戏作为奖励让孩子玩,玩游戏的时间少了,孩子的注意力就转移到我可以通过努力让父母同意我玩一个小时的游戏上面,而不是我充多少钱在游戏上面了。
2、一个从根本上控制的问题,严格管理孩子的零花钱,孩子充钱只有零花钱这一个途经,是家长给的,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严格控制,不多给,当孩子需要钱时问清楚要用来干什么;将家里的奖励方式也改变,不用金钱作为奖励方式,而是换做实物。发现孩子往游戏里充钱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关注,不引导,任由孩子发展,孩子只会变本加厉;采用科学的方式加以引导,改掉这个习惯才是家长最应该做的。
3、孩子沉迷手机,到花几千充值游戏的程度,家长是一定要进行适当的管控的。建议家庭开一个会议约法三章,与孩子协商制定玩手机的时间,什么时候玩,每天可以玩多长时间,达成一致的意见。同时父母做好监督孩子执行规则,帮助孩子建立手机网络、学习、作息的界限。
4、引导孩子建立界限的同时,家长也要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成绩,找回学习的自信心。当然,平时家长也要给孩子提供一些可以做的有趣的事情,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拼图、搭积木、滑板、篮球等,一些益智类、运动类的项目,让孩子每天有事情可以做,发现身边其实除了手机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