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国王级战列舰的该舰情况
- 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和俾斯麦级哪个强
- 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的结构是怎样的
一、国王级战列舰的该舰情况
提尔皮茨领导的德国海军部将类似于国王级这样的新舰成本划为三大块:船体建造费用、舰炮、鱼雷。造船费用包括轮机装置的成本以及海试等开销;舰炮成本包括弹药储备、舰炮和炮塔装置的费用。建造资金来自于战列舰和大型巡洋舰的年度拨款,每四年制定一次。这种拨款方式使得德国舰队的扩张相对较为缓慢,看起来即便是战时也没有进行调整。实际上款项当时并未对外界公布,国会对年度拨款只有“是”和“否”两个选择。海军战略完全由提尔皮茨一人统管,除了担任德国海军司令外,他还作为国务大臣在国会中有很大的权限。“国王”号和其他姊妹舰一样,建造资金来自四年期的年度拨款,同年度的预算还包括“大选帝侯”号、“边境总督”号和“德弗林格”号,“王储”号的预算直到1912年才被批准。
国王级战列舰高度精密,可谓是德国海军造船技术的杰作。该级舰每艘造价约为4500万金马克(1912年币值约225万英镑)。与英国和美国的对手相比,该级舰造价显得相当昂贵。标准排水量22000吨的“猎户座”号火力更强,但防护较低,造价不过170万英镑;同级别的“得克萨斯”号(标准排水量27000吨)造价135万英镑,只有国王级的60%;标准排水量29150吨的英国超无畏舰“伊丽莎白”号造价也不过240万英镑。如此高的造价表明当时德国造舰技术还存在不足之处。在1911年造舰项目中,“国王”号的编号为“S”,承建者为威廉港的帝国造船厂。它的姊妹舰“大选帝侯”号下水前建造代号为“选帝侯腓特烈·威廉代舰”(Ersatz kurf u rstfriedrich wilhelm),在汉堡的火山造船厂建造;“边境总督”号建造代号为“魏森堡代舰”(Ersatz Weissenburg),在不来梅的威希造船厂建造;“王储”(Kronprinz)号,后改名为“威廉王储”(Kronprinz Wilbelm)号,建造代号为“勃兰登堡代舰”(Ersatz Brandenburg),在基尔港的腓特烈·克虏伯-日耳曼尼亚造船厂建造。
国王级每浸入水中1厘米就会增加36吨的排水量。该级的稳心高度方向为2.59米,纵向为203米,最大横向稳定度可以达到28度,横摆幅度超过62度时可能会倾覆。国王级的船体材料为采用平炉炼钢工艺生产的西门子-马丁低碳钢。德国军舰上的框架编号从船尾向船首递增,纵向上密封段为35号到137号框架,横向上为120号框架到18号。在120号到126号框架之间,装甲区向上延伸到了6层甲板,在127号到137号框架之间,装甲带覆盖到了较低的甲板层。16道隔壁将整个船体划分为了17哥主要舱段。长度方向的隔壁被布置到船体两侧,内侧为过道和与装甲带相连的内舱壁。两侧还有平行的装甲隔壁,从船底一直延伸到装甲甲板上方一米的高度上。在平行于炮组甲板的主装甲甲板上方还有侧防弹隔壁。这些隔壁介于30号到113号框架之间,两个纵向的隔壁从船体外底一直延伸到炮组甲板。横向及首尾部的隔壁都是有孔的。所有重要的隔壁都经受过30英尺(9.144米)水压测试。燃料系统国王级的燃料舱中煤和油都有。油料存放在双底结构中。进料煤舱位于30号到113号框架之间,装甲板下面的位置。再往外,贮存用煤舱位于装甲甲板外侧、45号到83.5号框架之间的位置。国王级的甲板布置方面,从龙骨往上分别为:下平台甲板、上平台甲板、装甲甲板、中层甲板、炮组甲板、露天甲板和上层建筑甲板。甲板由钢板构成并覆盖有地毡,特例是露天甲板,上面覆盖了一层65毫米厚的柚木船地板。靠近锚链位置铺的则是桃花心木地板。德国海军内所有级别军舰上的舰载艇都不是随心所欲布置,而是有缜密的安排。“国王”号带有的舰载艇如下:1条I级汽艇,长10米2条A级摩托艇,长14.5米1条3号摩托艇,长8.4米1条有动力的舢板,长11米1条无动力的舢板,长11米2条O级快艇,长10米2条I级杂用艇,长5.9米1条C级摩托艇,长12米
二、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和俾斯麦级哪个强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备有较先进的火控雷达以及不弱的侦查雷达,注重于防御;而俾斯麦级战列舰虽侦查雷达稍逊一筹,但它则攻防兼修,装甲和火力远在乔治之上,且舰炮射程和精度远高于后期最先进的衣阿华级战列舰。航速都差不多,但排水量却大于乔治五世,足见马力之大。如果两舰近身舰炮决战,俾斯麦最多会被废掉2座主炮塔以及40%的建筑和舰桥;而英王乔治五世的所有炮塔和所有建筑则会被强大的火炮夷为平地,从而成为海上死亡钢铁平台,最后缓缓下沉,沉入冰冷的海底。个人觉得俾斯麦才是最强的战列舰,不然为何令英国皇家海军动用半数以上的海军全力围歼俾斯麦级战列舰呢?
三、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的结构是怎样的
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是英国皇家海军为适应1936年第二次伦敦海军军备会议而设计的,是典型的条约型战列舰。
同级舰5艘:乔治五世国王号、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公爵号、安森号、豪号。
20世纪30年代,冻结各缔约国的主力舰建造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与伦敦海军条约1936年即将到期,1935年各海军强国开始新的限制海军军备谈判。
当时英国因为经济的原因,在条约谈判期间主张减低新建战列舰的排水量和缩小主炮口径,并且与美国在新舰将采用350毫米口径主炮达成一致立场,英国海军为了新的战舰赶在1937年初开始建造,打消了建造装备375毫米以上口径主炮战列舰的计划。
1935年英国海军确定新的战列舰上采用3座四联装350毫米口径主炮。但是随后日本、意大利退出裁军会议,1936年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签定新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名存实亡。
1937年初匆忙开工的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主炮350毫米口径是同时代新建战列舰中最小的,弹丸重量最轻,威力最低。
乔治五世级最初设计采用12门14英寸口径主炮(3座四联装主炮塔。两座在舰艏、一座在舰艉),新研制的MarkVII型14英寸口径主炮采用四联装主炮塔,在相同装甲防护程度下能节约装甲重量,在火力密度上占有优势。
由于设计排水量限制,开工建造时发现原设计的排水量偏小,同时还要再加强防御装甲,所以修改舰体并使前部第2座主炮塔只装两门主炮以节省重量,最终主炮数量减少到10门,在强化防护的同时降低了火力的配备,火力密度优势被削弱,设计变更使该级舰工期延迟了至少一年。结构复杂的四联装主炮塔可靠性存在问题,在服役后的一段时间战斗中频频发生机械故障。
乔治五世级采用平甲板船型,舰体稳定性较好,由于受条约的影响限制排水量使舰体干舷高度较低,这是乔治五世级在恶劣海况时航海性不好的主要原因。
乔治五世级很重视防护能力,舷侧垂直布置主装甲带按抵御15英寸口径穿甲弹的标准设计,与当时流行的倾斜布置不同,水线以下采用类似“夹心”结构的多层防鱼雷隔舱。水平防护尤其得到重视,而且覆盖的面积较大。乔治五世级装备了性能先进的雷达。乔治五世级安装了航空设施设计携带4架水上飞机,后因用处不大撤除。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乔治五世号1940年12月完工,服役后担任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旗舰。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1941年3月完工服役,在尚未完成测试调试时,就和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一起参加了堵截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行动。
1941年5月24日在丹麦海峡海战中,威尔士亲王号三次命中俾斯麦号,造成后者航速下降及燃油流失,胡德号被击沉后,受主炮故障困扰的威尔士亲王号受伤退出战斗。5月27日乔治五世号参加了最后围歼俾斯麦号的战斗。
1941年8月,威尔士亲王号运载首相丘吉尔出访美国,签署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威尔士亲王号以及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组成Z舰队被派往新加坡,作为对日本的威慑力量。
1941年12月10日威尔士亲王号同反击号在马来亚海域由于缺乏空中掩护被日本轰炸机击沉,威尔士亲王号被6枚鱼雷命中。
1942年至1943年期间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大多数时间为前往苏联的运输船队护航。1943年12月26日在北极航线的护航作战中,约克公爵号和数艘巡洋舰一起击沉了德国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
1944年,乔治五世级战列舰陆续加入英国太平洋舰队,参加进攻日本的作战。1945年9月2日乔治五世号参加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950年代乔治五世级相继退役,1957年至1958年解体。
维克斯·巴罗船厂建造,开工日期:1937年1月2日,下水日期:1939年2月21日,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亲自主持了以其父名乔治五世命名的新型战列舰的下水典礼。完工日期:1940年12月11日。1950年退役,1958年1月20日出售解体。
坎贝尔·莱德船厂建造,开工日期:1937年1月2日,下水日期:1939年5月3日,完工日期:1941年3月31日。1941年12月10日在马来半岛关丹外海被日本陆基轰炸机用鱼雷击沉。
约翰·布朗船厂建造,开工日期:1937年5月5日,下水日期:1940年2月28日,完工日期:1941年11月4日。1949年退役,1958年3月18日出售解体。
斯旺·亨特船厂建造,开工日期:1937年7月20日,下水日期:1940年2月24日,完工日期:1942年6月22日。1949年退役,1957年12月17日出售解体。
法尔费德船厂建造,开工日期:1937年6月1日,下水日期:1940年4月9日,完工日期:1942年8月29日。1950年改为训练舰,1955年退役,1958年6月2日出售解体。
排水量:设计排水量35000吨,标准排水量8641吨,满载排水量44650~45360吨。
尺度:全长227米,水线长225.5米;全宽34.2米;最大吃水10.8米。
主机:8台锅炉,4座蒸汽轮机,主机最大输出功率110000马力。燃料:重油,3800吨。
航速:海试最高航速29节,续航力:14000海里/10节,3900海里/22节。
武备:10门350毫米/45倍口径主炮,四联装炮塔两座,双联装炮塔一座;16门133毫米/50倍口径高平两用副炮;32~48门40毫米以及20毫米高射炮;4座20管防空火箭。
装甲:主装甲带325~350毫米,首尾水线110毫米;炮塔正面300毫米,顶部350毫米;炮座325毫米;司令塔100毫米;装甲甲板35~37.5毫米。防雷系统设计要求为抵御1000磅TNT炸药当量。装甲总重1261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