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幼儿教师在自主游戏时要如何开展观察
- 如何进行有效的角色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 幼儿自主游戏时教师如何进行观察记录
一、幼儿教师在自主游戏时要如何开展观察
幼儿教师在自主游戏中观察行为的实施
教师在开展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看清楚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引导者。在游戏开展前,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等,准备充足的游戏材料,和幼儿一起商定游戏内容与规则。在游戏中应有目的性地观察全体幼儿,尽可能减少对游戏的干预,充分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活动,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应该明确观察目的,围绕观察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观察。首先,要观察活动空间是否合理隔断,游戏空间大小对于幼儿游戏开展会产生影响,足够的空间可以使孩子在游戏中玩得尽兴;其次,教师要观察游戏中幼儿能否专注于某一活动,能否与同伴合作游戏,能否自己解决问题,要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互动、面临的挑战,并做好相应的观察记录;再次,教师应观察操作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体现了它的多功能性、适宜性、挑战性等,材料的投放要与教育目标、活动区特点、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发展水平相结合。
(三)灵活使用多种观察记录方法
1.扫描观察法。教师在相等的时间段里对整个活动区域的布局及全体幼儿依次轮流进行观察,粗线条地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一般在游戏活动开始与结束时要对幼儿的情况做个全面观察,了解孩子兴趣所在、展开游戏的方法、活动中的情绪、进展程度等。
2.定点观察法。定点不定人观察,教师可以固定在活动中的某一地点进行观察,见什么观察什么,只要在此点的幼儿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运用这一方法可以较全面了解幼儿在游戏中材料的使用、交往情况、游戏情节发展等动态信息,使指导能有的放矢。
3.追踪观察法。老师根据观察目的和需要确定一个或几个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可自始至终地观察,也可就某一个时段或某一情节进行观察,了解个别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水平。
科学有效的观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也是对幼儿游戏实践的基本依据,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将有效的观察融入实际操作中,真正了解孩子心理需求,恰如其分地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为孩子搭建一个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舞台。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角色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1、如何进行有效的角色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2、摘要:角色游戏是幼儿园一种非常重要的游戏形式,强调幼儿在模拟的社会情境中模仿各种社会角色,体验各种社会角色的语言和行为,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协商等各种社会技能。如何在幼儿园更好的开展角色游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教师应通过工作汇总的案例,来诠释自己对如何进行有效地角色游戏的观察和指导的思考。
3、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在角色游戏这样的一种自然、开放、流动的游戏状态下,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和指导?观察与指导过程中重点应该落实到哪里?哪些才是有效的、有价值的观察和指导?具体怎样操作才能使自己做到观察适时和到位呢?
4、一、有目的地在预设性角色游戏中进行观察和指导。
5、案例一:预设性游戏是指教师预设了相关环境和材料,如娃娃家、小医院、小餐厅等。在进行这样的角色游戏的观察时,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那就是目的性、层次性、阶段性和多功能性。我们在下面的案例中就会感受到,这是一个不断观察、反思、调整的过程这个案例说明了教师要善于在孩子无序的活动中体现出一种有序,并且要善于思考,及时作出有效的调整。
6、情景一:孩子们一进教室,就被娃娃家中的几个瓶宝宝所吸引,瓶宝宝分别悬挂在屏风上,形成了自然的区隔,教师指着这些瓶宝宝说:看呀,这些瓶子宝宝都饿了呢,可是它们没有小手,我们来帮助它们喂点饭饭吧!
7、材料投放①很多小珠子当作饭和菜。②各种大小、材质的喂食工具,如调羹、筷子、夹子。③不同大小的瓶宝宝,嘴巴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
8、幼儿游戏情况:①挑大的瓶宝宝玩,对于小一点的瓶宝宝兴趣点差些,而且容易把小珠子散在地上,造成失败感。②在挑选喂食工具的时候,喜欢使用真实的工具,也就是他们自己平时使用的吃饭的调羹。③语言发展好一点的孩子会说:乖宝宝,我来做你的妈妈。乖宝宝,多吃点。(模仿碟片小仙女里的话)④过了一段时间开始不满足于只喂珠子,于是,搬来了其他的积木、娃娃家的仿真食物等都往娃娃嘴巴里喂。⑤也出现一点问题:有的孩子常把瓶宝宝吃的饭放自己口袋里带回家;有的孩子在盛饭的时候盛太多了,散了一地后不愿意一颗颗的拾(确实太小,全部拾起来有难度)。我跟孩子讲了很多次,饭饭带回去,或者掉了不
9、拾起来,瓶子宝宝就会没饭饭吃了,可是效果不大。还有的孩子喜欢偷偷拿了小珠子放在自己的嘴巴里。
10、教师反思:在孩子活动过程中如何观察和捕捉有效的行为特别重要,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在专注于玩耍的时候,教师不要介入太多,只要支持他们的行为就可以了。至于把玩具带回家等情况一般孩子也不是故意的,可以用小宝宝没饭吃了,谁家里有饭饭带幼儿园里来等情景介入的方法,帮助孩子把东西拿回来,还可以和家长联系,帮助孩子搞明白借幼儿园里的东西明天要送回去。材料投放可以分点层次。如大小不一的食物,让幼儿可以选择。对于吃玩具的小朋友可能因为年龄关系搞不清是假的、不可以吃的概念,教师要及时制止,让他了解小朋友吃的东西和瓶宝宝吃的东西不一样,等他略大些自己就会明白的。
11、二、灵活应对突发性事件,进行观察与指导
12、案例二:在游戏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们出现一些突发性的事件,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和指导呢?我觉得作为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是不容忽视的6我们要善于从孩子的游戏行为中观察到他们的真正的需求,引导在他们在自由、自主、自发、随意的活动中,有序地进行学习。
13、观察记录:今天娃娃家里可热闹了,客人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爸爸为他们准备的美味佳肴,忽然,只听砰的一声。只见隽隽用手一个劲地将桌上的那些美味佳肴推倒在地,一边推一边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这时,娃娃家里已是一片狼藉了。
14、观察分析:游戏中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教师首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能马上否定孩子,然后进行引导,让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比如让孩子知道生气以后要把自己生气的原因讲出来等,从而让他们在游戏中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融洽的伙伴关系。
15、观察指导:观察到这样的情况后我适时介入了游戏,扮成娃娃家外婆来做客了。我摸摸他的头用平静温和的语气问道:隽隽,为什么生气啊?快告诉外婆,看看我能不能帮助你。他撅着小嘴点点头:爸爸和客人都不让我坐在桌上吃饭,所以我生气了。可是,我们坐不下了啊!当爸爸的舟舟说。原来是这样,自己不高兴了,就扔玩具啊,那玩具不高兴了。怎么办啊?玩具不高兴了会跑掉了不和小朋友玩了,当妈妈的若溪抢着说:以后想玩的时候找不见的。隽隽低着头不说话。我说,我们先把小玩具捡回来吧,有事情我们商量解决,相信娃娃家爸爸妈妈一定会想出办法让隽隽坐在一起吃饭的然后,我假装有事离开了娃娃家(其实在暗中观察)。过了一会,只见他们把吃饭的桌子拉出来一点点,以便再放下一张椅子,然后就高高兴兴一起吃饭了。
16、观察反思:教师在指导孩子游戏的时候,不宜如巡视员一般监督幼儿,而是要在一旁多观察、等待。只有发现幼儿多次尝试仍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才宜以教育者或游戏者的身份适当介入指导。另外,游戏中遇到的突发性问题,教师要用智慧引导孩子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而不能包办代替,或者帮助孩子出谋划策,这样能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上面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教师在观察指导角色游戏中的回应策略的灵活性,其不动声色地使用了潜移默化情景介入、直接提示等指导方法,帮助孩子们化解了一场风波。
三、幼儿自主游戏时教师如何进行观察记录
幼儿教师在自主游戏中观察行为的实施
教师在开展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看清楚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引导者。在游戏开展前,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等,准备充足的游戏材料,和幼儿一起商定游戏内容与规则。在游戏中应有目的性地观察全体幼儿,尽可能减少对游戏的干预,充分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活动,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应该明确观察目的,围绕观察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观察。首先,要观察活动空间是否合理隔断,游戏空间大小对于幼儿游戏开展会产生影响,足够的空间可以使孩子在游戏中玩得尽兴;其次,教师要观察游戏中幼儿能否专注于某一活动,能否与同伴合作游戏,能否自己解决问题,要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互动、面临的挑战,并做好相应的观察记录;再次,教师应观察操作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体现了它的多功能性、适宜性、挑战性等,材料的投放要与教育目标、活动区特点、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发展水平相结合。
(三)灵活使用多种观察记录方法
1.扫描观察法。教师在相等的时间段里对整个活动区域的布局及全体幼儿依次轮流进行观察,粗线条地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一般在游戏活动开始与结束时要对幼儿的情况做个全面观察,了解孩子兴趣所在、展开游戏的方法、活动中的情绪、进展程度等。
2.定点观察法。定点不定人观察,教师可以固定在活动中的某一地点进行观察,见什么观察什么,只要在此点的幼儿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运用这一方法可以较全面了解幼儿在游戏中材料的使用、交往情况、游戏情节发展等动态信息,使指导能有的放矢。
3.追踪观察法。老师根据观察目的和需要确定一个或几个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可自始至终地观察,也可就某一个时段或某一情节进行观察,了解个别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水平。
科学有效的观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也是对幼儿游戏实践的基本依据,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将有效的观察融入实际操作中,真正了解孩子心理需求,恰如其分地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为孩子搭建一个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