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浙江一男孩偷刷外婆2万元玩游戏,这笔钱是否还能要回
- 熊孩子痴迷玩游戏偷刷3万多元,这笔钱是否还能追回
- 河南一男孩玩游戏刷光8万块钱,孩子对钱的概念是怎样的
- 郑州一少年玩游戏刷光父亲8万救命钱,这钱能追回来吗
- “熊孩子”玩游戏刷了父母的银行卡,请问钱还能要回来吗
- 12岁孩子玩游戏偷刷家长钱,徽信支付能追回来
一、浙江一男孩偷刷外婆2万元玩游戏,这笔钱是否还能要回
1、浙江一男孩偷刷外婆2万元玩游戏,这笔钱是可以要回的,因为第一方面这个小男孩并没有成人,而且是在监护人没有发现的情况下偷偷刷钱,进行游戏充值的这笔钱是完全可以要回来的。而且我国的相关法律《民法典》以及网络游戏营销等方面都有相关规定,对于未成年人都有限制消费。
2、《民法典》有规定,对于8岁以上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也是需要有监管力度。同时如果要付高额的金钱,也是需要相关监护人的同意。对于这种事情的发生其实并不是少见,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能够更加的注重青少年的教育,同时对于青少年上网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约束,同时这也要求相关的监护人能够做好监护任务,在输入银行卡密码等方面一定要避开孩子,而且对于自己的手机密码也要有一个好的保管,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不能够沉迷游戏,对于这种私自付款的行为也是需要进行教育的。
3、在记者的介入之下与相关游戏公司进行了沟通,相关游戏公司也是表示将在近段时间会将充的游戏,财产会退还到相关的账户里。很多网友看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也是觉得熊孩子真的需要管教,这种偷刷的行为不仅让家长觉得非常的担心,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而且对于相关的游戏公司来说,也是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4、对于熊孩子的相关的游戏账号,也是需要相关部门能够进行相关的约束也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而且对于一些游戏规定上面也对有未成年人的消费有相关的规定,但是这个孩子充了这么多钱却没有引起重视,这也是值得相关游戏公司进行改正,也避免存在引诱未成年人消费的情况。
二、熊孩子痴迷玩游戏偷刷3万多元,这笔钱是否还能追回
1、6月1日,吉林省各地中小学生陆续开学,把孩子送到学校的家长们终于解放了,可是长春市民贾先生却很头疼,13岁的儿子,前几天趁着上网课,竟然偷偷从家中拿出30000多元钱,玩网络游戏了。
2、现在的小孩子人手一个手机,极度沉迷手机游戏,未经家长同意就进行游戏充值和直播打赏,很多家长问可以追回这些钱款吗?
3、其实法律对此早有规定,根据民法典第19条规定未成年人实施与其能力智力不适应的行为,要经过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追认,同时民法典第145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后有效,也就是说8岁以下的孩子充值,打赏,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8岁至16周岁的未成年人充值,打赏,要根据心智成熟情况来确定。
4、首先,可以打开手机系统中自带的儿童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呢家长可以决定孩子使用哪些APP及APP的使用时长,流量消耗等等,可以在APP的选择上事先的杜绝掉充值类的APP,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手机上的锁屏密码和支付密码不能相同,最好再单独地设置一个儿童模式的密码,不然孩子一旦自己退出了儿童模式,那就功亏一篑。其次主动帮孩子在游戏中进行未成年人实名认证,这样的游戏消费就会有限制,8~16周岁呢每月限制200块钱,16~18周岁每月限制400块钱,这样即便是孩子误操作进行了充值,也不至于让家长最好还是开通银行卡短信通知的功能,这样的信息能够及时发现。
5、那么这其这些充值,打赏的钱款如何追回呢?
6、首先,保留支付记录及账户信息。第2拨打平台客服服务电话进行申诉。第3向警察电话求助。第4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只要保留的记录足够充分,孩子误充的钱款就会退回。
三、河南一男孩玩游戏刷光8万块钱,孩子对钱的概念是怎样的
现在的孩子玩游戏的时候都喜欢充钱,有些学生更是背着父母偷偷充钱,当发现的时候,他们已经花了很多钱了。有关河南一男孩玩游戏刷光8万块钱,孩子对钱的概念是怎样的?我认为大致有以下的原因。
孩子不知道赚钱的辛苦,他们也没有具体的概念,只知道充钱之后可以在游戏里面获得更高的体验以及装备。孩子从小养尊处优,家里人都非常宠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大肆挥霍父母的血汗钱。父母缺乏管教,才导致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现阶段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玩游戏上面。通过这次机会要好好教导下孩子,让他吸取教训。父母可以联系一下游戏公司,看能否把这笔钱退回来。孩子还没有成年,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也不知道八万块钱对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1、孩子不知道赚钱的辛苦,他们也没有具体的概念,只知道充钱之后可以在游戏里面获得更高的体验以及装备。
孩子从小养尊处优,家里人都非常宠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大肆挥霍父母的血汗钱。
2、父母缺乏管教,才导致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
现阶段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玩游戏上面。通过这次机会要好好教导下孩子,让他吸取教训。
3、父母可以联系一下游戏公司,看能否把这笔钱退回来。
孩子还没有成年,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也不知道八万块钱对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有关河南一男孩玩游戏刷光8万块钱,孩子对钱的概念是怎样的?大家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如果你也认可本篇文章,记得点赞加关注哦。
四、郑州一少年玩游戏刷光父亲8万救命钱,这钱能追回来吗
1、序言:郑州的一个少年在玩游戏的时候,直接刷光了父亲8万多块钱的救命钱,这个钱并不能要回来。因为这个男孩子玩的游戏是球球大作战,球球大作战并不属于腾讯公司旗下的品牌游戏。如果这个男孩子充值的是王者荣耀,或者是吃鸡的一些游戏,可能还能追回来这笔钱。但是这个少年由于玩的是球球大作战,就很难把自己的钱全部追讨回来。
2、这个孩子由于生活在少林寺里边,在少林寺学习,由于父母工作都比较忙碌,不知道孩子在学校里面的饮食究竟如何。所以就选择直接在孩子的手机上面绑定了父母的银行卡,父母的银行卡里边没有任何的短信消息提醒,导致卡里边的8万多块钱最终被孩子玩游戏全部给刷光了。孩子的父亲在知道这个事情以后,由于病情的原因加重了孩子父亲生病的事情。
3、生活当中的一些父母在知道孩子玩游戏,往游戏里边充的数额较大的时候,都会想通过媒体的方式直接讨要回自己的钱。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再给孩子配备手机的时候,应该及时的提醒孩子千万不要随便的使用费用。毕竟父母挣来的钱都是不容易的,父母挣来的血汗钱都是父母的,孩子能够适当的消费,不见得把这些钱全部都交由给孩子打理。
4、对于当今这个社会小孩子玩游戏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导致家庭的经济损失的数额也是比较大。当父母一旦意识到金钱有所损失的时候,就会选择通过媒体的方式报道出来,一让媒体帮自己讨要一部分的金额。父母却没有意识到,孩子玩游戏应该先从孩子的问题上着手,而不是直接寻找媒体报道要求利用舆论的打压,逼游戏公司必须退款。
五、“熊孩子”玩游戏刷了父母的银行卡,请问钱还能要回来吗
1、“熊孩子”玩游戏刷了父母的银行卡,请问钱还能要回来吗?当然是可以的,未成年人是不不具备完全能力的人。据《网络游戏暂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提供服务时,应保证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注册,并绑定与该用户注册信息相一致的银行账户。民法中规定,限制行为能力人,超出起能力范围的交易额,有权主张撤销。
2、现在的孩子,因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特别是在游戏中能够实现自我,获得成就感,所以很容易沉迷其中,一旦沉迷就会失去自控。游戏开发商开发出游戏,会在其中设置一些门槛,需要花钱才能过关或提升游戏账号的能力,这时就很有可能导致不理性消费,特别是孩子,很容易就被游戏牵着鼻子走。为了玩游戏,有的孩子一天只吃一顿饭,省下的钱拿去充值。
3、近年来孩子玩游戏被扣巨额费用的问题屡见不鲜,我觉得最大问题还是游戏不想失去青少年这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如果游戏公司能够加以限制,还是很容易就能够避免掉其中的问题的。其次家长也有很大的责任。自己的手机一般不能让孩子拿,就算拿,也要把微信支付宝这类的软件上了锁。
4、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无论用多少钱充值游戏都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以要求退还。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充值金额和自己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不能要求退还,不相适应的可以要求退还。如果确定不能退回来钱,在走法律手段以前,可以先找记者进行一下尝试,之前还是有过很多依靠找记者把钱找回来的案例,主要是游戏公司不喜欢媒体曝光,或者考虑到数额不大就全退或者退还了大部分。
六、12岁孩子玩游戏偷刷家长钱,徽信支付能追回来
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刷出去的钱追不回来,养不教父母之过,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太重要了,一个12岁的孩子米们放纵他去沉迷游戏,微信的支付密码也对他开放,所以出了问题错在家长,刷到游戏公司地钱没有理由返给你们,还是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吧,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刚12岁还能控制,到了20就悔之晚矣,玩游戏耽误的是学业更重要的事是耽误了孩子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