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儿子上初中,假期期间沉迷手机游戏,孩子喜欢玩手机有什么原因
- 孩子玩游戏很沉迷,手机不离手,怎么戒掉孩子的游戏瘾呢
- 孩子玩手机,迷恋手机游戏怎么办
一、儿子上初中,假期期间沉迷手机游戏,孩子喜欢玩手机有什么原因
孩子喜欢玩手机有什么原因?
1、父母的影响
现代移动生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手机和其他电子生活设备已经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想让孩子完全隔离手机,几乎不可能,也并不完全正确。既然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有它存在的合理价值,父母对手机的态度观点越正,孩子对手机的态度也才能越端正。
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感到孤独又无处诉求,而手机里丰富的有声有色的内容信息,冲击着孩子的视觉和大脑,孩子更容易对此感兴趣,沉浸其中而忘掉孤独、无聊和烦闷。手机成了代替父母陪伴孩子的另一个娱乐伙伴。
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或者家庭教育意识匮乏,在孩子完成作业后,没有对孩子做有益的引导,孩子找不到其他可以代替手机的更好的事情,手机因此成为了最方便的选择。从这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孩子的课外生活是匮乏的,也可以说,父母在这方面没有做好引导。
处于学龄年龄阶段的孩子,正是与同伴交往的发展期,他们乐于和同伴在一起,在同伴的群体中找存在感。他们通过网络和同学联系、分享和进行着内心的对话,这是他们交往的需求和形式。
1、放低家长姿态,与孩子进行沟通
青少年的内心往往有种“成人感”,他们渴望自己的想法、行为、态度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如果家长还是把他们当成小孩子去对待,他们自然会用不成熟的方式来回应、反抗家长。对此,家长可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与孩子进行沟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明确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然后耐心引导孩子明确手机上瘾的不良影响,如荒废学业,影响健康等,让孩子对手机上瘾的不良影响有较为本质的认识,并且告知他合理玩手机是允许的,但是不能沉迷其中。
2、给予孩子更多、更高质量的爱与陪伴
对于叛逆较明显的孩子,家长会感觉到与之不好沟通,家长有时间就尽量带着孩子做一些孩子感兴趣、有意义的事情,如一起打球、去博物馆、旅游,开阔其视野,试着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来减弱孩子对手机的依赖感。
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会比较冲动,内心有一种“成人感”,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但他们的现实能力水平并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很多家长作为客观者会担心孩子因此而受伤或遭遇挫折,而以体罚、威胁等等方式去干涉或控制孩子的行为,这往往会激起孩子的反抗,所以切忌使用暴力体罚的方式干预孩子的行为。
用坚定而和善的态度,和孩子协商约定手机的使用时长,有时候孩子不愿意,可以对孩子让让步,但是只要定下来就要想办法,让孩子遵守,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减少孩子的上网时间,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
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多交友,当孩子有伙伴陪伴玩耍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不会觉得只有虚拟世界才是有趣的。
二、孩子玩游戏很沉迷,手机不离手,怎么戒掉孩子的游戏瘾呢
怎样才能把孩子从游戏成瘾的漩涡中拉出来?这里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父母。
并非每个孩子都出于完全相同的原因沉迷于游戏。有些人喜欢那种兴奋和新鲜感;有些是为了取悦朋友,玩游戏只是为了和他们找到共同语言;有些是为了释放压力;所以,家长在发现孩子沉迷游戏后,千万不能粗暴对待孩子,这样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让事情变得更糟。家长要冷静地与孩子沟通,鼓励他们说出玩游戏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让孩子更好更快地戒掉游戏成瘾。
游戏真的会让人上瘾,尤其是对于自控力不成熟的孩子。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戒掉,而是一步一步地戒掉。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懂得如何利用外力来干预孩子的成瘾行为。首先,家长要让孩子暂时退出游戏,带他去参加户外活动。比如拓展CS活动等,让孩子远离虚拟时间,回到现实世界。如果方便的话,父母也应该一起参与,这样不仅可以加深亲情,还可以让孩子放下对你的防备,不再把你当敌人。
家长不应该谈论孩子喜欢玩的游戏,而应该正确理解它们,与孩子找到共同话题,然后一起交流。这样,孩子对你的排斥就会逐渐淡化,如果你趁机插嘴一两句劝说,他就很容易接受了。我记得有一位父母这样做了。他没有强迫孩子退出游戏,而是和孩子一起玩,期间还是有很好的交流。
他以开放的心态向孩子学习,然后会对游戏中的一些规则提出质疑,自然而然地告诉孩子现实是什么。和他玩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对游戏就不再感兴趣了。所以,在帮助孩子戒掉游戏成瘾的时候,家长也一定要注意不要操之过急,否则会重新点燃孩子的警惕心,让孩子再次叛逆。
三、孩子玩手机,迷恋手机游戏怎么办
1、迷恋原因一:孩子没有获得足够的陪伴。
2、这种陪伴并不是时间上的问题,而是父母如何满足孩子的心灵需求。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因为缺少伙伴,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一个人玩,如果父母忽视了陪伴孩子玩乐,分享快乐与烦恼,那么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灵上产生孤独感。从孩子口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好无聊!”“没人陪我玩!”于是他们需要通过借助其他事物来获得心灵补偿。零食、电视、网络便成了他们最好的陪伴者。
3、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爸爸妈妈应该毫不吝啬地关爱自己的孩子,利用业余时间多和孩子交心,了解孩子的所见所闻,了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倾听孩子心声、多疏导孩子情绪,亲子沟通不求时长但求有效。
4、迷恋原因二:为了省心,让孩子玩手机。
5、有的父母在忙手上的活儿,没空搭理孩子,就把手机塞给孩子,让他自己玩,父母自己就可以安心做自己要做的事。这样的做法不但助长了孩子玩手机成瘾,还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因为要忙所以才给我手机玩,那下次他们再忙我就有理由要手机玩了。
6、父母如果要做事,没有时间陪孩子,在孩子央求陪伴的时候,就应该和他说明情况,并告诉他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亦或者来做小帮手,从而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体贴他人。这也是一种相互陪伴的需求。
7、迷恋原因三:孩子提出要手机时,父母没有正确回应。
8、给还是不给,决定权完全在于父母,如果考虑周全就应该坚决行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让孩子使用手机,什么样的情况下坚决不能给,这一点必须慎重。假如为了激励孩子按时做完作业或者完成大人交给的任务而给孩子玩手机,也应该事先商议决定,避免孩子为了达到玩手机的任务而行动。最好别用玩手机游戏来奖励孩子写好作业。
9、迷恋原因四:孩子缺乏自控能力。
10、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个成年人都很难自控,何况一个孩子,当他们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父母喊停止,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很多时候你越催促他就越着急,一着急就玩不好,或者越着急就越想多玩一秒钟。所以停止你的催促,用亲子约定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控制时间,增强时间观念。
11、比如父母可以这样问:你决定玩多长时间,10分钟还是15分钟?一般孩子都会选择15分钟,那么你可以补充一句:“如果你能在计划的时间内结束游戏,我决定多加你一分钟,你觉得如何?”最后不忘加一句“妈妈相信你能做到。”当孩子能够在约定的时间内离开手机,那么父母就一定要兑现承诺,如果他没有做到,也不必凶神恶煞,直接说:“时间到,手机放回去。”
12、如果孩子央求说再玩一会儿,你也应该坚决,并明确能够守约才可以获得加一分钟。在这里,建议父母教会孩子看时间,比如在手机上看,在闹钟上看,学习用时间约束法来调整自己的行动。
13、迷恋原因五:缺乏有秩序的作息安排。
14、孩子在放学后到上床睡觉这段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加上家庭成员各做各的事,很容易产生某个时间段无事可做,此时孩子便会容易想到看电视、吃零食或者玩游戏。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家庭成员来个作息表。每个环节动静交替,紧凑进行,学习玩乐休息都不误。
15、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作息表不只是针对孩子本人的,而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严格按照要求去做的,在相互提醒、督促、评价之后,增强每个人的时间观念,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这样一来孩子也不会总想着玩手机。
16、迷恋原因六:父母在家频繁使用手机。
17、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做什么他就学什么,这就是身传言教。如果你经常在家里打电话、发短信、玩微信,或者打游戏、看电影,那么多半孩子也会对手机产生兴趣并希望从手机中获得满足。
18、低头一族的父母,一定记得不要在孩子面前拼命地玩弄手机。如果可能的话请放下手机,多看看书,和爱人谈谈心,和孩子下下棋聊聊天,或是一家人出门散散步,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促进家庭幸福。